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沈道远)昨日,市新闻办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九场新闻发布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有关情况。5年来,全市聚焦文旅融合,以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为引领,坚持“强化全域统筹,聚焦产业支撑,精研城市文脉,突破业态创新”,高质量发展精品文旅助力精致城市建设。
“十三五”期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高质量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做到了六个全省第一:人均文化事业费第一,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第一,文化站设施平均面积第一,城市书房数量第一,山东省第一个牵头制定公共文化类省级地方标准城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创作了现代京剧《郭永怀》、音乐情景剧《齐鲁时代楷模——殷树山》、纪实舞台剧《百姓书记——谭新华》等剧目。舞剧《乳娘》在国家大剧院公演,现代京剧《郭永怀》在山东大剧院公演。先后摄制了《大洋深处鱿钓人》《咱村的女消防官》等影视作品。
先后开展了威海城市品牌广告语征集、“威海籍”作家作品征集、威海市博物馆资源征集、“威海十大名山、名岛、名湾、浴场、名村和名树”征集、“六维看威海·文旅Top10评选”征集、“威字号·三名三特”征集等八大征集活动。
威海市博物馆、荣成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首个一战华工纪念馆对外开放,圆满完成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我市9个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4.09%提高到2019年的4.37%,游客接待人数由2016年的3861.46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5151.6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相当于全市GDP比重由2016年的16.17%提高到2019年的23.37%。
围绕“一条主线、十大板块”,统筹推进228个特色街区、特色小镇、自驾露营地、特色民宿、高品质酒店等旅游新业态项目建设。A级景区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市达50家。(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