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南海新区有一支高学历的蓝碳“突击队”

2021-01-06 编辑: 宋倩

      在南海新区,有这样一支团队,从七年前就开始了海洋碳汇研究,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当代“卖碳翁”。

      赵明波是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的院长,也是这个团队的领路人。他和团队的成员每天坚持到位于小观镇东浪暖村的蓝碳主题基地工作。

      赵明波说:“我们在南海新区这片盐碱地上发现一棵又一棵高耐盐的盐生植物,然后通过我们的专业,变成一个能够扩增的、能够社会推广的产业,改变我们的气候。这些野草所结的果实、种子、叶子,能变成产品,带来经济效益,我们就在做这么一件事。”

      海洋碳汇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属于小众学科,相比于林业碳汇,蓝碳的研究起步较晚。几年前,这样一群在滩涂上“摆弄植物”的人们并不被理解,人们普遍认为海洋碳汇是卖碳或者是简单概念定义的误解,但其实他们做的是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走海洋生态价值的自我创新之路。”是蓝碳主题基地内的一句标语,也是领头人赵明波对团队每一个成员所说的话。在全球气候频发异常的大环境中,海洋碳汇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是要做成海洋碳汇谈何容易?

      海洋碳汇不像林业碳汇那么成熟,它在国内甚至世界都是首创性的,他们没有借鉴没有参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查阅学习大量的文献,有时候为了搞懂一个概念,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再难也要坚持,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秉持着这样一种信念,这个团队的二十多名成员在南海新区的滩涂上一干就是几年。2020年,他们不仅启动了“南红北移”威海实践第二年度活动,还打造了国内首个蓝碳主题基地,并成功协办了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

      赵明波表示,我们做好了准备等着,备案了以后就可以进入交易体系,将威海做成国家蓝碳发展的案例,能够向国内的其他沿海城市、能够向“一带一路”的国家东南亚国家去推广,我们是当代的“卖碳翁”。(来源:威海蓝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