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企业研发中心建到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天力电源“联姻”高校转型升级模式探寻

2021-01-06 编辑: 宋倩

  

      成立不到3个月,威海天凡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拿下2500万元订单。对天力电源、天凡电源科技董事长位世波来说,这只是个开始。

      难怪他有信心。研发中心搬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后的5个月,博士、硕士成了企业常客,校企合作建立新公司,高学历毕业生纷至沓来……短短时间内,新生的天凡电源科技迈过技术、人才两道门槛,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关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立足“1+4+N”创新平台体系,如何用足用好平台资源,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见到实效,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天力电源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相亲 开拓市场

      创新平台成为有力支撑

      缺人才,尤其缺高层次技术人才——这是不少技术型企业的心声,也是位世波2019年的烦恼。彼时,天力电源有意进军汽车电源行业,但苦于缺乏核心技术,这一步迟迟迈不出去。

      那年,恰逢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开园。在市领导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的见证下,我市“1+4+N”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支撑。

      建园之初,哈工大副校长、哈工大(威海)校长徐晓飞就明确了一条校企地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由企业主导经营,教师团队主导研发,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

      灵活的机制,使创新创业园备受企业青睐,威海天之卫网络空间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天鑫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与特种车辆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入驻。这家由市政府、高新区管委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方投资5亿元建立的创新平台,成为众多企业眼里的“香饽饽”。

      位世波记得,那段时间,常有政府工作人员为他安排“相亲”。“有点心动,但我们不想做‘一锤子’买卖。”在他的规划中,研发团队要成为产业“定海神针”,和企业一道带领产业壮大。

      揣着这种想法,他和现任天凡电源科技总工程师的哈工大(威海)教授孟凡刚碰了碰头。没成想,双方思路一拍即合——由孟凡刚团队主攻研发和销售,天力电源主导企业生产和经营,建立长期合作!

      那次对话,也传递出这样一个校企合作新信号:不同于以往高校帮企业攻克关键技术的短期合作,从此,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将深度参与企业发展,蹚出一条校企地合作新路子。

      孟凡刚后来发觉,那次碰面,成了自己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此后,他停下了手头的短期研发项目,把一己之长与天力电源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企业开拓新业务的“技术总管”,致力与企业一同推动汽车电源产品实现产业化。

      牵手 合资办企

      自主研发打开发展新局

      在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位世波和孟凡刚的办公室仅有一墙之隔。他们在合作上的亲密度,比这样的距离更近。

      2020年8月,天力电源把企业研发中心搬进高校,入驻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3层,孟凡刚则带来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两个月后的10月19日,从天力电源和孟凡刚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的天凡科技,在这里“出生”。

      “我们深耕电子行业15年,设备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孟博士和他的团队在电能变换领域有很多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次强强联合,让位世波对天凡科技的未来寄予厚望,“基于核心技术的本地化,我们有信心通过二次创业,打破技术‘天花板’,实现长远发展。”

      信心,源于合作进展的突飞猛进。随着孟凡刚团队的入驻,天凡科技已成功开发出逆变器、冗余电源等产品,正深入研究充逆一体机、双向DC-DC变换器等产品。其中,逆变器项目的多项性能相对于市场的现有产品具有碾压性优势。

      “进军新领域,我们不仅准备了逆变器这些基础产品,还有抢占高端市场的“王牌”——车载能量综合管理技术项目。”孟凡刚说,该项目专攻商用车多电源供电系统,能解决商用车大功率用电设备的用电要求,市场前景十分良好。

      围绕天力电源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孟凡刚带领团队布局天凡创新链,在西安和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一个由威海总部主导、西安中心侧重人力、上海中心侧重商业资源的产业格局迅速形成。各方高精尖力量的集聚,使天凡科技迅速膨胀。成立不过月余,就已与日本电装等客户签订产品开发合同,合同额达到2500万元。

       结缘 目标清晰

      吸引更多人才在威扎根成长

      走进天凡科技研发工作室,看到最多的就是博士生、硕士生。孟凡刚教授的学生里,40多人在这里有固定座位。“现在,哈工大(威海)就是我们的人才库。”位世波说。

      越是高端人才,越需要成长空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孟凡刚团队长期坐镇项目组,和天力电源工程师团队研讨技术难点,在参与研发过程中,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已有10余人进驻企业项目组。

      “参与研发后发现,我们学习的理论和产品还是有一定差距,这也让我对参与这项产品的产业化越来越感兴趣。”今年刚刚读博的文登区小伙李泉慧说,自己基本确定,毕业后会留在企业。

      产学研合作,前提就是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接轨。“我们的研发方向与天凡科技相近,好比之前研究茶杯,现在研究玻璃杯,原理相通。”孟凡刚说,随着产业发展,正有越来越多参与者意向留在企业。

      这也和位世波的打算不谋而合。对留在天凡科技的人才,他正着手制定新的留才机制,采取股权激励等方式,让人才待遇向大城市看齐,也将不断优化企业内部育才机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

      注册之初,企业还得到了哈工大(威海)的支持。高校背书,不仅使天凡科技获得强力技术、人才加持,也有效提升了企业对各地人才的吸引力。1月5日当天,就有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到企业面试,希望加入企业研发团队。这样的例子,在天凡科技正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完全有信心建成集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车载能量管理设备领军企业,力争3到5年实现科创板上市。”位世波对既定目标充满信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文 杨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