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2021威海两会

努力推进城市国际化,当好对外开放“桥头堡”

2021-01-29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始终是我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步入新时代,如何巧借开放,更好地迎接世界、融入世界?《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破题”关键——扩大开放,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

      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既是落实省委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提出,有效发挥对外开放比较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支持传统优势出口企业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巩固原有市场和客户,转化替代性订单,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中高端产品出口比重。做大做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鼓励企业增加优质产品进口。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举办出口商品进商超、进街区活动,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抓住“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支持企业深化国际合作。巩固放大对韩开放优势,主动抢抓REC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的机遇,组织筹备威海—仁川地方经济合作联委会会议,实现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合作。

      没有便捷通畅的国际化大通道,城市的开放便无从谈起。因此,在城市国际化方面争当排头兵,构建内引外联的国际物流通道是关键。报告提出,推动“四港联动”取得实质性进展,尽快启动中韩整车运输并常态化运行,加快多式联运中心及配套产业园建设,推进建设辐射日韩的区域性国际综合运输枢纽和货运平台,打造韩国及国际商品集散地。

      建设高品质国际化城市,还要用国际化的标准优化对外开放环境,自信地向全球发出“威海声音”。报告提出,举办第四届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合作。提升国际化公共标识规范化水平,优化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暨人居节。

      ■代表委员议政录

      人大代表姜进军:持续放大优势 推动城市国际化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有效发挥对外开放比较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让姜进军对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立足区域发展特点,姜进军表示,南海新区将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主力军作用,放大对外优势。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已有的外贸资源,放大外资外贸优势,优化布局中海川公共海外仓等平台,引导蓝创进出口等国际贸易龙头企业不断拓展业务。依托威海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日韩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日韩大企业的对接合作,推动世界500强韩国SK集团实质性参与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力促世界500强韩国CS锂电池隔膜等项目尽快落地,保持外资外贸高层次发展和增长。

      “对于南海新区而言,体育也是不可小觑的‘外贸牌’。”姜进军表示,未来南海新区还将继续放大体育影响力优势,继续用好中国乒乓球协会训练基地、中国乒乓球协会青少年培训基地这个金字招牌,举办更多的国际顶级赛事,让乒乓球比赛和国际铁人三项一样,成为人人皆知的威海城市名片,激发外贸增长潜力。

      政协委员史光孝:优化国际化城市语言环境,要建立长效机制

      在政协委员史光孝看来,没有国际化语言环境,外国友人对我们国际化水平的印象分就要大打折扣。

      近几年,走在韩乐坊、欧乐坊等新兴城市“打卡地”,能看到不少中英韩三语标识。史光孝表示,这从侧面说明,我们的政府越来越重视国际化公共标识的规范性,正通过细节的调整优化,为外国友人创造更多方便,让威海和国际加速接轨。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史光孝认为,威海应该建立一些长效机制。针对规范公共场所和设施现有的多语标识,发挥威海市翻译协会和驻威高校学生志愿者作用,成立威海市城市外文标识“啄木鸟”队伍,运用适当激励手段,提高大家检查维护外语标识的积极性。要进一步提高对外服务水平,采取在12345政务服务平台增设英语、韩语坐席等措施,营造更好的国际语言环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初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