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建集团:“铁军”出击,向建筑产业化高地进发

2021-02-06 编辑: 宋倩

      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项目现场,入口景观处改造已全部完成,室外道路建设接近尾声;由威建集团主持的,山东省目前最大的被动式单体建筑,威海市环翠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项目2号楼自顺利封顶后,正进行屋面和砌体施工,室内装饰装修、幕墙等分部分项即将展开;在临港区的威建建邦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内,经过多道工艺加工而成的高压挤塑板正在井然有序生产……时序更替,弦歌不辍,威建集团如同巨型航船乘风破浪,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突破。

      面对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建筑市场增速下滑、新冠疫情叠加冲击等不利因素,威建集团在2020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10%;上交税金4.2亿元,同比增长10%,超额完成企业冲击新目标任务指标,成功跻身百亿企业俱乐部。

      攻艰险 克难题 用品质铸就品牌

      不久前,在青岛市城阳区,一座“生命方舟”拔地而起。

      作为国内首个具备平战转换功能的医院——青岛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自项目启动到竣工,用时仅75天,而参与这一艰巨任务的主力军,正是威建集团。

      2020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后,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异地施工劳务工人调度难的情况,威建陆续组织抽调3400多名建设者赶赴青岛,随即24小时不间断多道工序同时推进、多个工种同场作业,在湿冷的天气日夜鏖战。

      三天三夜连续施工完成土方90000多立方米,浇筑基础筏板混凝土16000立方米;45天完成室内外装饰装修17000多平方米;10天内完成了79跑超宽楼梯、283套异型预制管井生产安装……工程最终于2020年12月31日顺利竣工。

      这是“威建铁军”成就的又一光彩事迹,却并非唯一。时间回溯到去年年初,在市胸科医院新的集中救治场所工程中,威建集团同样是临危受命,紧急组织1000多人复工复产,冒严寒、战疫情,加班加点、昼夜施工,15天就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多年来,威建就以“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与市场相融相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通过一项项急难险重任务、一个个优质工程,承揽大批项目、赢得大批忠诚客户。

      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估,威建集团品牌价值4.22亿元,价值增幅达到65.4%。

      延链条 拓空间 跳出建筑做建筑

      临港区威海创新经济产业园,是威建人又一得意之作。

      从外部看,两栋高楼和普通的楼并无区别,但内在,它全部由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模式制造,这不仅是威建集团的“第一次”,也是威海的“第一次”。

      装配式建筑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拼”出整个建筑。通过3D建模模拟,消费者可以像超市点单、购买一样,墙板的颜色,要什么样的,是要横的还是竖的,尽可以去选择。在一些发达国家,这样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国内,威建集团因势而动,迎头赶上。

      决胜负者,长于布局,回看威建的每一步布局,无不意味深远。

      2018年,威建集团建设并投产了利东建科项目,搭建起威海最大、省内排名三甲的建筑PC生产基地;2019年,国内一流的新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制造基地,奥东金属制造项目一期工程如期投产;2020年,建邦新型建筑材料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宣告完成……利东的混凝土构件、奥东的钢结构,再加上建邦的新型ECP板材,装配式建筑的全产业链在威建集团形成了闭环。

      近年来,以“跳出建筑做建筑”为发展理念,威建已经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通过打造三大产业基地,配备自主设计研发20多条数字化生产线,生产建筑混凝土预制件、装配式钢结构、新型建材等高端产品,形成钢结构生产、木作装修、玻璃幕墙维护等六大体系,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完整产业链。2020年,集团工业化项目共完成产值4亿元,同比增幅超50%。

      布局全产业链,加快建筑工业化,每一项创新变革,每一步转型升级都需要强大的科技和人才做支撑。

      1月28日上午,威建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合作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工程学院产学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威建集团利东公司举行。校企双方搭建起创新平台,共同进行科技创新研发的全新发展项目。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奋力攻坚,努力开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在威建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威建集团董事长李刚这样说道。(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森/文 威建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