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电美世光机电:强筋骨、练“内功”,销售收入逆势攀高

2021-02-08 编辑: 宋倩

      虽临近春节,但威海电美世光机电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仍开足了马力赶订单:无尘车间内,工人们围着各种设备组装、调试、运行;装满设备的物流车往来厂区,出发前往全国各地。

      “去年结转的几个订单交期要到了,新订单排到2022年初。不‘拼命赶’不行呀。”说着话,威海电美世光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台峰翻开订单交期表,排起了生产工期。

      回看2020年,受疫情冲击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威海电美世光机电有限公司却实现了逆势上扬:订单从年初排到了2022年初,超额完成2020年初敲定的销售收入9.4亿元的目标。

      非同一般的精进之势,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孙台峰给出了答案:敢于变革,砍掉生产“包袱”,化危为机;善于探索,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团队,强筋骨,练“内功”,为闯市场攒足后劲。

      危与机:转型“减负” 冲破发展“低谷期”

      “这批零件工艺很好,符合电美世的品质要求。今儿咱就把2021的采购合同签了。”2月5日上午,孙台峰收到厂家发来的零件样品,验收合格后,果断向对方发出合作邀请。

      一直以来,电美世光机电生产的LCD洗净设备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纯手工装配,各零件不尽相同。为保证产品质量,设备所需的零部件实行手工制作。“纯手工”打磨、拼接,让电美世光机电广受客户青睐。如今,电美世光机电为啥突然舍掉这份“人气”,转让部分加工工序?

      事情要从去年2月说起。那时疫情突发,工人返岗受阻,已复工的电美世光机电只能硬着头皮将生产工期一拖再拖。

      可拖得了初一,拖不过十五。眼看部分订单交期逼近,孙台峰彻底急了:“不能干等了。必须尽快补上员工不足的缺口,把落下的效率追回来。”

      怎么补?孙台峰有自己的考量:零件加工环节对员工需求最大,且技术含量较低。威海及省内部分地区又有不少零件模具加工企业,何不把部分工序转出去,把精力挪到精密制造环节,进一步提升生产质量、效率?

      就这样,电美世光机电在省内寻起了合作对象,经过几轮筛选,零件加工的部分工序纷纷找到了新“娘家”。而“嫁”出去的工序也不负众望,有效弥补了电美世的用工缺口,推动生产线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前后不到一个月,落下的工期全部追了回来,在手订单均实现如期交货。

      在电美世光机电,淘汰“老思想”、换上“新理念”的战略转型步伐一直未停,开启了更多全新可能: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工艺流程,加强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中标率。

      近与远:加大科研投入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不久前,孙台峰收到公司实验室发来的设备清洁力检测报告。在清洁力指标一栏,“提高”两字被描红加粗处理,这代表着电美世光机电闯市场又有了新“靠山”。

      相比标红的指标,让孙台峰更高兴的是,这次清洁力改良技术由本土技术团队研发攻克。

      对于从事洗净设备的生产企业来说,清洁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市场竞争力。成立于2005年的电美世光机电自然也知道这项“铁律”,提升清洁力成了公司雷打不动的一项工作计划。

      可就在去年,这项计划被打乱。作为一家韩资企业,电美世光机电每年都会从韩国总部邀请技术团队来威指导改良技术。但受疫情影响,技术团队来威的行程被迫暂停。

      专家来不了,但技术改良计划不能停。反复思量后,电美世光机电决定向内挖潜,将目标转向公司技术部,“技术部跟总部团队联系最为密切,掌握基础的改良技术。”孙台峰说。

      就这样,公司技术部150名工作人员被“赶鸭子上架”:白天,同总部技术团队进行视频连线,了解本轮技术改良点,学习操作流程;晚上,闷在实验室内反复练习技术操作,尝试整改技术参数,找寻提升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失败中,改良点出现了,经过反复核对校准,清洁力改良技术再上一个台阶。攻克改良技术,电美世光机电开拓市场的底气更足了,拉动销售收入实现10.1亿元,纳税额达1500万元。

      人才“加持”为电美世光机电开拓市场积蓄了能量。今年,电美世光机电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借助科技创新,在2020年基础上,年销售额再翻一番。(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