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聚焦

扑下身子,做好“关键小事”

2021-02-24 编辑: 宋倩

      提前预测行业运行“堵点”,为工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闯出蓝碳经济新路子,深耕海洋产业;建起羊肚菌大棚,种“宝贝”丹参,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2020年,我市相关部门的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和群众,奋力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监测科副科长、二级主任科员邱新彬:

      当工业经济运行的“啄木鸟”

      “2月18日全市用电量达到3607万千瓦时,当日用电量已恢复到去年日均用电量的98.2%,较正月初一提高了33.1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复工形势较好。”节后刚一上班,邱新彬就把节后企业复工情况预测分析报告发给了相关部门。

      企业产能利用监测、工业经济形势分析等专业技能,都是邱新彬的“看家本领”。邱新彬打了个比方说:“我们就像啄木鸟,专为工业经济发展‘找茬’,通过监测全市工业和信息化运行态势,提前预判工业经济走势,找出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向相关区市部门提供预警,及时帮助企业规避风险。”

      

邱新彬(右)正在和同事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看起来邱新彬是“分析师”,但行动上却是实打实的“店小二”。工业经济涵盖内容复杂庞大,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条、冲击新目标“双百”企业、2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小升规”企业培训库,都在他的监测范围内。他还隔三差五跑企业调研,逐月调度全市工业经济情况,一旦发现企业运行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就马上分析原因撰写报告。日常的工作忙完,他还要抽空学习各个行业最新的政策法规。

      去年医药体制改革政策出台后,邱新彬敏锐地认为,会对我市医药医疗器械行业产生影响。于是,去年下半年,他对医药行业的各项数据格外上心,多次赴威高集团、迪沙药业等重点企业调研。

      经过几个月的监测,不出所料,几家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指标下滑。他及时写了预测报告呈递上级,市政府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召开企业座谈会,研究应对措施。目前,相关部门陆续为企业送去了政策支持,让企业吃下了发展的“定心丸”。

      邱新彬电脑前的便签上列满了密密麻麻的关键词——“冲击新目标后备库”“先进制造业考核”“工业用电量”“四张清单”……不同产业的“堵心事”交给他,肯定能找到最精准的解决办法,目前他已经梳理解决企业各类需求1200余条,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去年,全市工业经济顶住了疫情的影响,呈现企稳回升、逐月向好的趋势,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及提高幅度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邱新彬表示:“身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啄木鸟’,我会寻找出更多影响发展的‘蠹虫’,帮助工业经济这棵大树成长得更加茁壮。”

      高新区经发局项目推进办公室主任邢超:

      服务项目建设,“小事”见“真章”

      “邢主任,果真被您说中了,我们这回可真是遇着难题了。”2020年4月,华菱电子热敏打印头项目负责人刘丽华急切地向邢超寻求帮助。

      “难不成是供电出了问题?”“是啊,您提醒我们考虑动力需求的问题后,我们就向供电部门申请,这才发现市政电网无法满足我们的日常用电,只能开通供电专线。”因为此前就对供电问题心存疑虑,所以邢超立马猜中了刘丽华的求助内容。

      “开通供电专线倒是不难,帮忙和电力部门沟通一下就可以,但成本太高,眼下如何为他们减轻这方面的负担是关键。”他暗自思忖。

      

邢超(右)和同事现场办公,解决华菱项目问题。

      邢超翻阅了我省相关政策文件,看能否利用省级资金帮助解决项目用电问题。“作为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华菱电子应该可以享受这项政策。”为此,邢超开始为此事奔走。

      “程主任,这件事情还得麻烦您帮着和省、市供电部门沟通一下。”“没问题,为项目服务是咱们应该干的,尽一切努力争取。”邢超拨通了威海供电公司高新区供电中心主任程晓晖的电话,二人一拍即合。

      经历一番周折,最终省级资金争取下来了,但是这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按照省里要求,管线必须走明线,不能走地下,可路线无论怎么设计,沿途都要经过山或隧道,施工难度不小。如何设计出最优方案?问题摆在了邢超他们面前。

      “还是走吉林路隧道好一些,我们再具体敲定一下。”和市政部门泡在工地现场,前后制定3套方案,邢超等人终于确定了最优的管线施工方案。供电专线于2020年10月中旬顺利通电,为企业节省资金400余万元。

      2020年11月,项目部分投产。投产现场,邢超看着眼前这个一开始就跟进的项目投产,感慨道:“真不容易啊,终于投产了。”

      “邢主任,项目建设得这么顺利,可得感谢你啊!”“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看到项目投产,我心里也高兴,说明我这工作没白干。”面对刘丽华的感谢,邢超有些不好意思。

      市海洋发展局规划与运行科科长王吉明:

      服务涉海企业的“店小二”

      “方案还得再完善,待意见征求完成,很快就能印发实施了!”2月21日上午,拿着《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王吉明言语里满是希望。

      蓝碳经济是我市海洋经济“一号工程”,是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关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大事。

      

王吉明(左一)和同事们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实地查看,探讨科技城规划情况。

      国内没有城市发展蓝碳经济的先例,可借鉴的方案更是不存在,参照陆地“绿碳”发展方案是王吉明和同事们找到的唯一突破口。问专家、实地调研,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利用半个月时间摸索,手中的方案才算有了眉目。

      2020年疫情冲击之下,我市海洋经济依然逆势上扬,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提起这个喜人的数据,作为相关扶持政策的“谋划者”和服务涉海企业的“店小二”,王吉明笑了。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众多涉海企业受到冲击,迅速掌握企业最新情况变得尤为迫切。“底数摸清了,针对性服务才能跟上来。”王吉明组织大家收集全市所有涉海企业信息,汇总至一个数据库,搭建起涵盖1200家企业的“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信息化平台”。

      打开该平台,海洋生产总值、全市涉海企业概况、海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区域及行业视图等信息一目了然。王吉明说:“有了它,服务涉海企业便有了‘神器’!”

      将1.5亿元海域使用金推迟到疫情后缴纳、将3.5亿元政策性资金拨款方式由先建后补调整为分段拨付、为企业减少海域使用金800余万元、对接企业融资需求97条54亿元……数据库只是个基础,挖掘其中的“数据富矿”才是关键。2020年,利用数据库精准捕捉企业的困难,王吉明和同事们及时提出解决渔业企业用工难、拓展水产品销路、遏制加工企业出口下降等举措,推动一系列新政策落地。

      翻开手边的2021年工作“计划表”,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首批确定的22个重大事项清晰排列,蓝碳经济方案的编制刚收尾,“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实施方案”这个大块头又在等着王吉明和同事们去制定。王吉明笑言,“头脑风暴”是他2020年的年度关键词。而眼下一开年,围绕着威海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城建设工作,他们又转了起来。

      乳山市冯家镇南泥沟村第一书记、威海市政府办公室口岸管理科科长邹东方:

      从“小伙计”到“大班长”

      “羊肚菌长得咋样了?再有一个月就要收了,咱们得多盯着点。”2月20日一大早,邹东方就匆匆赶到南泥沟村新建的羊肚菌大棚里,察看第一拨羊肚菌的长势。

      这片承载着南泥沟村致富希望的羊肚菌大棚,是2020年在邹东方的多方协调下才建起来的。“当时争取了1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和威海市政府办公室支持的30万元帮扶资金,一共建了36个钢架大棚,3月份就能收第一茬了。”邹东方算了笔账,保守估计,这些大棚每年能为村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这笔钱,对一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这边大棚里羊肚菌长势良好,那边“变废为宝”的河滩地里也种上了“宝贝”丹参。原来,在南泥沟村南黄垒河沿岸,曾有一片闲置荒废河滩地,长满了杂草。“这片地有点像沙地,庄稼种不好,老百姓索性不种让地荒了。”望着大片的荒地,邹东方既心疼又着急,便萌生了新想法:“种不活庄稼,为什么不试着种些别的?”

      

邹东方(右一)和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

      于是,邹东方立马联系了农业部门的专家,咨询这片河滩地的开发利用。经过前后十余次的考察和调研,最终邹东方决心带领大伙儿种植丹参。“丹参非常适合种在沙土地,而且管理简单,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村里的这片河滩地正合适种植。”邹东方说,经过初步测算,这片丹参收获后,预计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收入近20万元 ,真正把荒地变成了良田。

      眼看着羊肚菌、丹参等产业项目步入正轨,一刻也闲不下来的邹东方又动起了农产品深加工的念头。在邹东方眼里,建立起产供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才是村子真正的致富“密码”。

      为此,邹东方的工作日程表又排得满满当当。2020年10月,邹东方带领村“两委”成员赶往安徽亳州考察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邹东方为村里争取到价值60多万元的烘干、切片设备无偿使用权。同时利用村委后院闲置空地建起了深加工扶贫车间,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建设扶贫车间的时候,为节省开支,邹东方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到钢材市场买钢筋,钢架是他们一点点学着扎起来的。邹东方还省吃俭用挤出将近2万元的工作经费,帮助村集体申请了2个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南泥沟”品牌商标,让村里的农产品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

      “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好,特别骄傲,特别有成就感。”邹东方笑着说,以前是机关里的“小伙计”,现在是小村庄里的“大班长”,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事业中,将继续坚守初心、发光发热。

      威海智慧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

      做好留住企业的大文章

      2月22日,周军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洽谈完一个环保项目后,紧接着还有一个银行融资项目需要沟通。”这样的快节奏是周军去年一整年的工作常态。

      自2017年起,周军全面负责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的融资、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这三年间,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从无到有,走出一条全链条精准培育、轻资产专业招商的“威海路径”。

      

周军(左一)为考察人员推介园区情况。

      周军说,园区先后获评山东省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山东省示范数字经济园区、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2020年7月,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被国务院评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这一年,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亿元,税收3500万元。

      这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周军带领团队勤于实干,主动“加压”,不断探索深化适用于产业园招商运营的经营模式,做好服务企业这篇文章的不懈努力。

      在周军看来,将企业引进产业园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进驻企业在园区内得到可持续发展,这是更加重要的考题。结合产业发展前景,深入调研企业发展需求,周军想出了关键一招,在为进驻企业提供能满足其共性需求的前提下,为“特定”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全产业链服务。

      为此,周军初步划定了服务贸易、科技研发、软件产业、网红经济、跨境电商等五大板块,建设并引进赋能平台,打造为企业提供全要素、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八大服务平台为所有入驻企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共性服务,而五大产业生态服务体系,为企业‘定制’全方位发展服务。”周军说。

      在服务上做足文章,让更多“优质”企业、院所“拎包入住”。2020年5月,在周军和团队的努力下,威海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引进项目266个,其中世界500强10家,上市公司4家。

      周军给产业园未来发展定的思路是,继续做优服务:“在现有的生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展为‘特定’企业提供个性全产业链服务的界限。”

      威海海事局船舶监督(危管防污)处副处长毕宁宁:

      “海事蓝”为绿而动

      2月23日,在旅游航线威海至刘公岛航线监控大厅内,智能监控系统正实时监测客船“刘公岛”号排污情况……今年3月份,我市即将迎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效评估,而威刘航线“无废航线”就是“无废城市”试点建设项目之一。眼下,毕宁宁再度来到刘公岛旅游码头跟进相关工作。

      2019年1月,我市被确定为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无废航区”建设理念,并将其作为我市创建“无废城市”的特色亮点。

      

毕宁宁对船舶燃油取样进行现场监督。

      “无废航区”到底应该怎么建?作为这项工作的实施者,毕宁宁协调市生态环境局,与同济大学联合编制了《威海市“无废航区”建设指标体系》,总结凝炼出具有威海特色又兼顾推广应用实效的“无废航区345”指标体系,并在我市着手推动建立无废航线、无废客船、无废锚地、无废港口、无废船厂、无废岸线6个“无废航区”试点建设项目。

      眼下,试点项目已全面启动,“无废航区”助力威海“无废城市”创建,已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指标体系,获得生态环保部专家组高度肯定。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近千公里海岸线,让威海水域成为通往渤海海域的“南门户”,每年有12万艘次过往船舶、10亿吨过境货物航经,且呈逐年增多趋势。如何防控外源性的海洋污染风险,做好船舶污染防治,也是毕宁宁的工作重点。

      2020年,毕宁宁联合交通、环保、住建等部门制定并发布实施《威海市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监管联单制度(试行)》,成功实现了船舶污染物多部门监管信息共享、闭环管理。作为我市海洋生态环保工作的专家,毕宁宁还参与了“光汇616”轮危化品泄漏重大险情处置工作,历时24天协调专家组制定“撤离、侦测、输转、接驳、清理”五步骤处置方案。

      2021年,毕宁宁继续奔忙在船舶污染防治、船载危险货物监管和船舶污染应急处置工作中,步履不停,守护威海的碧海蓝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刘思兰 王文欣 曲黎悦 刘凌玉 张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