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嘉兴日报“远航”采访团走进威海

2021-03-15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3月11日至14日,嘉兴日报社总编辑施卫华率嘉兴日报“远航”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走进我市,实地采访淮海战役期间威海支前民工通过小舢板运军需物资至前线的英勇事迹,聚焦新时代下精致城市建设的“威海经验”。

威海,是嘉兴日报“远航”采访团的第八站。据介绍,“远航”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将选取我国20艘独具历史意义的船,以“船”为线索串起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个是革命红船起航地,中共一大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个是红色胶东发源地,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嘉兴与威海,分处南北的两座沿海城市因此有了密不可分的“红色连接”。

“远航”采访团在我市寻找的“船”,是淮海战役期间运输军需物资的小舢板。淮海战役期间,设在我市俚岛港的胶东东海转运站,是淮海战役期间大连军火物资到山东半岛的转运的第一站和胶东支前大军的始发点,这里是淮海战役军火物资转运的“中转站”,是革命干部北渡的“休整地”,是胶东育儿所转移的“避风港”,“人民伟力”在这里烙下了深深印记。

3月12日,采访团来到位于荣成市俚岛镇中我岛社区的胶东东海转运站纪念馆,探访史料实物背后的英雄事迹,采访当年支前民工幸存者,通过“读嘉APP”现场直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再现“小舢板”“小推车”背后威海人民爱党拥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支前精神。据介绍,自1947年3至1949年11月,荣成先后组织规模较大的10批6544人的民工支援解放战争。从淮海战役开始至1948年12月底,累计发送各种火炮71.5万发,各口径子弹1382万余发,炸药72.5万斤,手榴弹107万余个,保证了作战需要。采访中,嘉兴日报全媒体综合新闻部主任应丽斋深受触动,她说:“一个小村庄,让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牢不可破的政治根基,可见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威海人民的血脉,并在这里代代相传。”

在威期间,“远航”采访团又来到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华夏城景区、韩乐坊片区等地,实地感受三年来威海开展精致城市建设带来的幸福变化。施卫华表示,威海是一座具有民族气节的城市,威海人民英勇顽强,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牺牲。同时,施卫华高度评价了精致城市建设的“威海经验”,他说:“精致,是威海城市建设的目标。如今看来,威海在城市功能、建设、基础、管理等层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效。威海还有着良好的人文生态,比如信用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都将转化为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强大的内生动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