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革进行时

制度为基,精致威海有章可循

2021-03-15 编辑: 宋倩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省委也发出了“开好局,改革首先要开路;起好步,改革必须要提速”的动员令。着眼未来五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作出了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要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既需要全市上下苦干实干、持续奋斗,更需要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作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资源要素活力,不断开辟新局面、实现新突破。“改革进行时”专栏将继续宣传解读我市近年来形成的改革经验,及时总结改革推进中的新经验、新做法,更好地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促进经验复制推广、改革落地见效。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多贡献。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威海的重大使命任务。没有先例可循,没有范本可参,关键要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趟出精致城市建设的“威海经验”。

      三年来,威海用改革的方式推动精致城市建设,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通过立柱架梁,有力有序解决精致城市建设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创新性问题,做到城市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件件桩桩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城市真正精致到毫厘。

      城市设计的数字化变革

      从“一张图”到“一幅景”

      “以前审设计方案,都是一张图纸靠眼看,挨个数据比对,现在有了这个数字化平台,方案一键导入,图纸自动审查,工作效率和审核精准度都上去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姜岩边说边打开电脑上的“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软件,密密麻麻的城市设计规划导图立即在电脑屏幕上延展开来。随机点击一片区域,城市景观便一下子从图纸上“站”了起来,哪里建高层,哪里建多层,哪里有公园,哪里留通廊,一目了然。

      自从去年3月份试运行以来,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的效果很显著。原本需2个工作日的规划方案审查,借助平台仅需5分钟就能完成。

      从“一张图”变为“一幅景”,“数字化”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快”这么简单。

      作为第一批省级城市设计试点,威海早在2017年就开始探索最新城市设计方法,与东南大学城市设计专家杨俊宴教授合作,运用第四代城市设计手法,开展数字化城市设计平台的研发。特别是2018年开展精致城市建设以来,我市提出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的目标理念,对城市山水格局、城市特色、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和城市景观风貌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变革,成为精致城市的必然要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传统的平面城市设计,我们大多数是通过图纸上的数字和文字,进行意向化的审美和主观判断,因此在项目实际建设中,难免会出现遮山挡海、破坏城市天际线的现象,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整体人居环境品质受到影响。”姜岩说。

      而这张数字化的“图”归集了空间结构、建筑组合、天际轮廓、公共空间、风貌肌理等60类管控要素,将中心城区16个管理片区、63个管理单元的城市二维设计成果转化成三维立体模型,实现了总体城市设计和城市设计全覆盖的一体化编制,并在总体管控、编制设计、成果审查、监测评估和公众参与的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的数字化支撑和标准化应用,实现规划管控的规范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眼下,备受群众关注的威海老港区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审查。“根据三维实景模拟,从海上往陆地看,建筑控高不能超过24米,这样不遮挡环翠楼,从而形成山、城、海相协调的城市天际线。”姜岩说,有了数字化平台,这些数据管理就可以从意向的表述变为眼前的立体图景。

      数字化变革,让城市精美设计有了标准和支撑。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利用城市设计数字化平台高质量完成华发九龙湾、老港区、滨海步道等20余个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反馈。

      这一创新之举,开创了城市规划设计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审查的“先河”。该技术获得2020年度“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测绘科学技术奖”。

      姜岩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推动平台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逐步探索土地招拍挂时一并附带详细的城市设计方案,让今后的城市更加显山、露水、透海,彰显城市山海景观特色。

      城市建设标准化

      “一砖一瓦”有据可循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随着精致城市建设不断走向深入,这些走进群众身边的小游园越来越受人们喜爱,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配置。

      这些点缀着百姓城市生活的小游园并非随便一建,而是一砖一石都有讲究。今年2月1日,《威海市小游园建设管理技术导则》正式实施,大到总体设计、园林建筑,小到园路宽度、常种植物,每个细节都有一套严格标准。

      “比如导则对园路宽度明确规定,主路宽2—4米,支路宽1.2—2米,之所以这么设定,是全面考虑了市民游览、散步、活动以及停车等功能需求,让园路不仅是城市‘点缀’,更要实用、耐用。”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致城市建设如何下最大的气力干到极致、做到最好?威海从起步之初就以最严格的标准、最精细的方式,让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循,从制度层面把“精致”二字真正做到骨子里。

      去年,经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全市精致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对外公布,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在法规条例的总体框架下,去年年底,我市正式发布了《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50个核心指标,涵盖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公共服务、发展动能、社会治理5个方面,用具体的数据语言回答了“精致城市究竟什么样”,让各项工作可量化、可操作。

      围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我市还编制了道路综合整治、人行道建设、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小游园建设管理、园林绿化养护等系列技术导则,为精致城市建设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支撑。

      “目前我们已发布实施了精致城市建设6项地方标准,今年还将继续编制出台5项新的精致城市建设地方标准。通过这些具体的实施标准,我们的精致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威海经验,打造全国样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最终目的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正是有了这些包罗万象的纷繁数据和事无巨细的严苛标准,代表着“精致威海”的新地标越来越多:到新威附路打卡、到韩乐坊吃乐购、到生肖街感受威海记忆……以改革之力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改变,更有城市品质的提升和群众满满的获得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