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问题系列报道⑨
轮胎也能“私人定制”?在成山集团,“轮胎租赁+驻场服务+服务网络”新模式让设想成为可能。自2020年尝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以来,成山集团成功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服务”,为企业带来近5亿元的服务收入。
将顾客引入从制造到服务的全过程,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制造”的问题。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由单纯的投身制造业领域转为结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管齐下”,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的解决方式。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关注先进制造业发展。怎样结合我市服务业优势,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走向价值链高端,则正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今年,我市将着力推进实施10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28个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领域,年度投资超过16亿元。”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全力推动企业向智能化、定制化、服务化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融合发展的成效,关键在于“深度”二字。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我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0%,内部结构优化依然滞后于制造业的动态需求。造成发展不全面、不均衡的原因在哪?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企业,尤其是具备转型基础的大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主动求变动力不足,无法将服务业的高附加值与制造业的核心有机结合。
“目前,我们正在聚焦人才引进、科学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从战略层面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关政策支持。”北洋集团负责人表示。
以成山、迪尚、北洋等骨干企业为抓手,辐射全市中小企业,我市正在聚焦十条优势产业链,综合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企业从制造环节向产业链前后端的服务环节拓展,加快创新进度,实现研发设计、品牌策划、市场渠道、售后服务与生产制造的“跨界”深度融合。
一系列政策,也为企业创新转型不断“加码”。眼下,全市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指导意见正在规划酝酿中。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创新性生产服务推动制造业向核心技术攻关,为转型发展打造政策“工具箱”。
打造全方位创新链条,上下游“两头抓”才更有针对性。目前,全市冲击新目标企业70%以上的资源要素还需要从其他城市引进,本土产品关联度配套率不高,上下游企业协作力度不足,依然是制约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短板。我市正探索成立先进制造业相关上下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产业联盟,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和网络协同制造,搭建集“硬件+软件+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平台。
目前,我市累计获批8个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和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集聚了从产业发展研发到服务的各项功能,为服务型制造业创新链条的打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载体。
眼下,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集聚化、园区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我市正以一系列园区、小镇、试点等为抓手,鼓励集聚区内制造业骨干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双向进入服务型制造领域,激发集聚区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记者手记
向“微笑曲线”后端要效益
在经济学界,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微笑曲线”:在制造业价值链曲线上,组装制造环节始终处于低端,产品研发和市场服务才是价值最丰厚的区域。当下代表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的服务型制造业就对曲线后端的市场服务尤其关注。
企业要发展,产品质量首先要过硬,有了拳头产品却依旧打不开市场,就需要抛开产品,向产业链条深处剖析原因,是不是服务不够具体,缺乏吸引客户的“软实力”?我市已梳理出十条优势产业链和七大产业集群,高度关注先进制造业发展,动员有能力的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目前,成山、迪尚、北洋等老牌制造业都对这一新兴业态有所尝试,从产品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也启示我们,企业不妨从自身定位上进行优化调整,沿着产业链价值链,从单一生产向产品服务方向延伸,加入或打造由产品服务、物流管理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构成的服务型制造业链条,逐渐让曲线后端的服务与销售不断攀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