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星期六

环翠区:“党史学习+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面提升

2021-03-30 编辑: 宋倩

 

      3月29日,羊亭河湿地公园内分外热闹,“蒲公英大篷车”走进羊亭镇暨“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环翠区2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其中,一片“蓝马甲”汇聚成春日里靓丽的风景线。在活动现场,志愿者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把学党史与服务深度融合,开启志愿服务新模式。

      学习党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增强宗旨意识、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立足这一特点,环翠区上下把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社区群众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理解和实践,增进群众对党的领导的信任支持。

      让学党史推进“更好的服务”

      “这是堆肥装置,等发酵几个月后就能收获一盆有机肥,这是手工肥皂,细腻又清香,这都是垃圾‘变废为宝’。”在活动现场,助力公益负责人张军卖力吆喝着,十多位市民被吸引过来,堆满篮筐的“宝贝”不一会就见了底。

      “每次举行志愿活动,我们队伍人气都很旺,其实这是有秘诀的。”张军揭开了谜底,“群众路线是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启示我们做志愿服务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这样才能收获老百姓的支持。”

      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群众的工作史,在学习党史的过程就是学习党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不仅是张军从中“挖到宝”,眼下,学党史成了全区各志愿团队的“必修课”,志愿者们纷纷从党史中汲取智慧,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

      “从党史中,我找到了公益服务的新方向。”羊亭镇广场舞协会负责人丛慧滋说。“广场舞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难道就是让大家跟着乐呵乐呵?”多年来,丛慧滋一直在思索志愿服务的意义。在持续深入学习党史后,她豁然开朗,“我们羊亭镇贝草夼地下交通站发生过扣人心弦的英雄往事,涌现了一批英雄人物,我们会把红色元素融入在作品中,用舞蹈讲述红色故事,去潜移默化的感动群众。”

      在党史“赋能”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们激发出了服务新灵感,群众受益满满,风清气正、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正加速形成。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党员干部受教育,让基层群众得实惠,借势健全常态机制,环翠区正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干部作风大改进、五位一体联系服务机制、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从党史中萃取服务群众的智慧,搭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真正实现以党史学习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环翠区相关负责人邢潇心说。

      把红色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

      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三大法宝”为什么灵验?活动现场,环翠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立了一块党史的展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后,支起耳朵细细听工作人员讲解。

      这位老人叫李光尚,是羊亭镇党校的志愿者,来到现场后,他就“惦记”上了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捐赠的一系列党史书籍,“现在年轻人们学党史的需求很迫切,我几十年的知识储备都不够用,幸亏现在家门口就有党史书,我也能随时来充充电。”

      眼下,社会各界学习党史的需求愈发强烈,建设红色阵地成了时下顶要紧的事,为此,环翠区积极打造“15分钟学习教育圈”,把红色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

      一个“蓝马甲”就是一个红色“生力军”,环翠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蒲公英大篷车”文明实践项目、“文明实践课堂”,“好人好事五进五讲”、公益项目创投大赛等文明实践活动中,建立“线上+线下、点单+派单、会场+现场”的多维度志愿服务配送机制,一批党史学习教育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示范点正形成规模。

      “最近党的题材特别受欢迎,我拿了20幅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不到十分钟就被群众抢光了。”环翠区剪纸协会会长侯晓洁正在埋头苦“剪”,大家“点名”要标识,赶工不及的她只好安慰大家说,“大家可以参与我们的志愿活动,亲手剪标识,为党的一百年庆祝。”

      侯晓洁是志愿者,也是党员,现在,她正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创作英雄人物系列作品,“建设红色阵地我也要出一份力,希望通过剪纸这种古老的艺术,丰富红色阵地的形式,满足更多群众学党史的需求。”

      把红色阵地建在百姓家门口,环翠区还不断建设提升“一核多馆N点”红色体验阵地,打造承载学习教育、宣传动员群众、弘扬红色精神的新型专业化学习教育平台,同时,提升一批“家门口学党史”主题公园和体验中心,通过建设党史长廊、配套立体音柱直播系统、户外大屏显示系统等,搭建动静结合党史学习矩阵,让党员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常态化参与党史学习。(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