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翠区

环翠区:践行“五个办”工作法,争创全省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2021-04-0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日前,为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强化政务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效率,环翠区全面践行“五个办”工作法,争创全省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倡导“不见面”办,全面助力疫情防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针对疫情分布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环翠)、爱山东app、自助服务设备终端等,扩大在线业务办理范围,优化办事流程,推动材料共享复用,广泛倡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线上办理平台开展“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以“网上办、免费寄、零见面、办成事”为目标,创新勘验“互联网+”新模式,选用钉钉办公软件和“云勘验”时间缩减四分之三以上。全年完成预约办理1555件,免费邮寄证照2726个,办理全程电子化3473个,办结各类市场主体网上登记 10708户,免费为新办企业刻制印章2060套,节省开办费用40余万元。
  推行“不扎堆”办,强化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对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采取“预约+代办”服务机制,开通微信、网络、电话等预约渠道,办事企业和群众按要求备齐材料后,可直接到大厅“错时”“错峰”办理。建立人人都是帮办员、人人都是代办员的咨询导办、贴心帮办、全程代办的长效服务机制,全年共帮办代办880余人次,企业满意度100%,积极拓宽服务渠道,依托秒批秒办设备、24小时不打烊专区等,实现营业执照打印、税务发票发售等高频事项全时通自助办理,申请人即来即办、快办快走,少跑腿、快办事,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特事特办,加速审批流程无缝衔接。针对疫情期间的加急事项,积极开通“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通过提前介入、事前指导、线上预审等形式,实现“全时受理、优先审批”,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相关资质。疫情期间,环翠区坤嘉口腔门诊部申请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了解,申请人已从原单位辞职,为了确保门诊部顺利开业,前期通过“远程+现场”等方式,对人员资质、设施设备、房屋布局及相关制度逐项解释指导,收到申请材料之后,勘验中心在2天之内奔赴现场进行正式勘验,整个勘验流程一次通过,大大节省了勘验环节时限,实现审批流程的无缝衔接,提升了审批服务效能。
  探索承诺即办,推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办理合并机制。围绕打造“事项少、流程简、服务优”的政务服务环境,实行批后监管、容缺预审、容缺后补等多元化审批服务模式,对外公布容缺受理和承诺告知事项清单112项。疫情期间,仅投资建设领域,精心编制第一批44项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为广泰空港羊亭工厂2#厂房等符合承诺告知制度适用范围项目,通过帮办代办等方式在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理施工许可专区”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在施工许可阶段只提供该工程的发包书替代合同书,实现建设工程许可证、建设用地许可证并联办理、同时发证,允许不提供施工图审查意见书,通过信息联动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共用。精简审批材料,“发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与施工许可、结建防空地下室批复”审批,由原先5套申请材料,合并为一次性提交一套材料。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信用监管,对失信人和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推行靠上速办,推广“1+1+N”全程代办服务模式。开展以联系服务企业、项目、人才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服”活动,2020年走访企业600余家次,为企业解决问题500余项,提供代办服务170余次。并联抓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攻坚,为建设项目提供“点对点”“一站式”代办服务,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报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项研究、协调解决,研判其各项手续办理中的难点、堵点,变“审批需要”导向为“项目需求”导向。大力推广“1+1+N”专班服务经验,在为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将市、区两级重点项目进行分类,运用“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简易低风险”审批等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破除梗阻,确保市、区级重点产业项目手续办理完成95%以上,特别是年内协助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手续的办理工作。(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陆法准)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