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新区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彭云:减少患者痛苦是我最大的心愿

2021-04-0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3月18日下午,威海北站,家人、同事以及威海市红十字会、高新区红十字会、田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手捧鲜花,早早地在这里等候迎接我市第8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彭云凯旋归来。
  15时许,彭云与随行工作人员通过闸机,缓缓走出。收到鲜花和祝福,彭云口中不停地说着“谢谢”。此时的他面带笑容,精神饱满,相较在欢送仪式上,少了一份紧张,多了几分愉悦。在随后的迎接仪式上,彭云向大家讲述了此次爱心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感。
  用行动减少一次痛苦的重演
  今年35岁的彭云,家住田和街道,在威海热电集团工作。2016年5月,彭云完成采样并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由专业工作人员采集血样,经过HLA(白细胞抗原)分型等检验后,相关信息被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21年年初,正式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配型成功通知时,他没有一丝迟疑,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听说有些志愿者入库十几年也没有收到消息,我加入6年左右的时间,就能等到成功配型的好消息,期盼已久的事终于有了回音,很珍惜这次机会。”彭云说。
  经一系列体检,彭云身体状况符合捐献要求。3月12日,彭云提前抵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等待采集造血干细胞。
  到达医院后,除了医护人员的热情欢迎和祝福外,彭云还收到了两份特别的礼物——来自受捐患者的一个动车模型和一封信。读过信后,彭云的情绪久久无法平息,“收到模型和患者的亲笔信,我十分感动。在他的信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于‘生’的极度渴望。我的捐献,能化解病人和家属的绝望,这就是我当初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初衷。”彭云激动地说。
  当被问到当初决定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原因时,彭云陷入回忆中。“记不清是哪一年,一个熟人的儿子不幸患上白血病,给我带来很大冲击和感触。”亲眼目睹过一位父亲的绝望,让彭云心痛不已,心中第一次产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他最大的愿望是用自己的行动,减少一次类似痛苦的重演,哪怕只能减少一次。
  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入院当天,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彭云观看了其他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看完整个过程,对于采集工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心态更加平稳了。”彭云说。
  随后的几天里,彭云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清淡饮食、保持良好情绪和规范作息外,每日还需向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动员剂。3月17日,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医护人员对彭云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多汗和轻微的身体局部疼痛,医护人员寸步不离的照顾和加油打气给了我很大慰藉,由衷感谢他们。”彭云说。
  采集工作从8时许一直持续到12时许。在近5个小时的时间里,看着血液在针管里流淌,躺在床上的彭云感触良多。“采集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伴随身体的酸痛,有一瞬间,我仿佛能体会到患者在病床上经历的那份痛苦和绝望,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份生命的重量。”彭云说。
  3月17日,在捐献工作彻底结束后,彭云如释重负。他在朋友圈里写下了一段话:“威海84志愿者,全省956志愿者,全国10990志愿者,我很自豪。”配图是自己手捧荣誉证书和医护人员的合照。简单的文字间,流露出他内心那份淳朴且纯粹的自豪感。
  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彭云希望把自己对于志愿工作的这份热情传递给孩子。工作之余,彭云经常主动参与长城爱心大本营等公益组织发起的爱心志愿活动。“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经常带孩子一起参与志愿活动,让他们形成关爱他人、贡献社会的观念。”彭云说。
  3月16日,采集工作的前一天晚上,彭云在卡片上为受捐患者写下一段祝福:“亲爱的朋友……收到你的礼物我很喜欢,我以及红十字会与你家人都对你‘不抛弃,不放弃’。希望你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早日康复战胜病魔,等你病好后能帮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走出黑暗……”他委托工作人员替自己将卡片转交给患者,同时能把自己的勇敢和力量一并传递过去。
  在彭云看来,此次捐献,只是自己志愿服务道路上的一个“脚印”,他将带着信念,时刻保持着那份对于公益事业的热爱,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我希望把此次捐献之旅的想法和感受,同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这样有意义的公益事业。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一点一滴,聚沙成塔,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彭云说。(来源:高新区党政办公室)
值班总编:孙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