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典型威海丨担当作为,做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2021-04-07 编辑: 宋倩

      扎根山沟,头拱地也要让山村变个样;“移山”种田,一个人带起一个产业;三代接力,为参农利益不断奔波……最近,小康路上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王文水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王文水的家乡文登区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老党员,王文水始终把对党忠诚铭记心间,把无私奉献作为毕生事业,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担当,如何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

      要像他一样扑下身子扎根基层

      4月6日一早,翻看朋友圈里有关王文水的相关报道内容后,文登区米山镇(挂职)副书记于伟伟立即在当天的工作计划里,给自己新增加了一项任务——学习王文水典型事迹。

      当了解到王文水为了给村里拓条致富路,30多个日夜吃住在山上研究西洋参种植,且40多年来一直扎根田地中时,于伟伟对这位奋战在农村工作一线的“老前辈”格外钦佩:“共产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的坚持,而是一辈子的坚守。”

      作为一名乡镇党员干部,于伟伟表示,他将深入学习王文水坚守初心、勇挑重担的政治担当,心系农村、农业、农民,把“认准一件事干到底”的政治担当贯彻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让自己始终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铆足劲头、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今年,是文登区张家产镇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中心主任赵珍珍与王文水共事的第二个年头,看着网上有关王文水的事迹,她不禁感慨道:“王书记既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老师,他让我懂得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如何当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一年前,因分管王文水所在村的片区,初任“片长”的赵珍珍经常到口子李村走访,可因为面孔生疏,村民对她客气中带着疏离。“农村工作,关键要走进村民心里,否则工作就难以推进。”赵珍珍说。

      焦急中,赵珍珍遇到了“伯乐”——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水。“那会儿,只要我去村里,王书记不管多忙都会带着我挨家走访,并告诉我如何与老百姓拉近距离。”赵珍珍回忆说,王文水不仅言传、还身教,潜移默化中为她传递着干好农村工作的经验。

      “从王书记身上学到的‘本事’,我会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初入基层的年轻干部都能扎下根来,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赵珍珍说。

      要像他一样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当前,全市上下正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深入实施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五化”重点任务,王文水身上展现的担当作为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敢闯敢试、砥砺奋进,凝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

      眼下,西洋参参田里逐渐冒出绿芽。而每到这个时候,文登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总会想起“参农”王文水靠着8粒种子培育出百亿产业的故事:“故事里藏着王书记执着专注、敢为人先、高尚无私的精神。”

      时针倒回20年前,原文登市农业局决定全面推广西洋参种植,可由于西洋参种植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环境要求严,一时陷入了僵局。

      情急之下文登市农业局找到了王文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得知要推广西洋参种植技术,王文水把与王继振老先生共同摸索整理的种参记录手抄本,贡献了出来。“在那个年代,会种参、能种好已经很不容易,没想到王书记还能毫无私心将种植、加工的‘真经’倾囊相授。”工作人员说,农村发展,就需要这样爱钻研、肯钻研、拥有无私情怀的人。

      文登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深耕农村热土,他们将始终以王文水为榜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总结适合农村发展的“好法子”,引进高效农业产业,并传好手中的“接力棒”,带领农村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换来幸福新生活。

      “‘参田愚公’王文水执着专注、敢想敢干,勇于攻克产业难题的勇气与坚韧,值得每一位深耕科研一线的干部学习。”文登区科技局相关人员表示,今后他们将持续推进农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西洋参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西洋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积极组织农科驿站、科技扶贫服务队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工作,普及推广新技术,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孙柯/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