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2万美元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仲艳楠)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于近期印发实施。到2025年,我市综合实力更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
根据《规划纲要》,锚定到203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经济新动能将逐渐成为全市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市基本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具体来看,到202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将力争突破4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发展质量更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建成全国区域性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在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基本建成省内领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规划纲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5大类23项主要指标,其中15项预期性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既体现引导市场主体和预期,也明确政府责任和对社会的承诺。
其中,围绕提升生活质量,设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围绕推动绿色发展,设置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等指标;围绕统筹安全和发展,设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设置的指标体系,紧扣全省要求,又在具体指标选取时充分体现威海特色、重塑发展优势。“比如,‘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个指标,重点体现威海的海洋特色、海洋优势,是我市海洋强市建设的核心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这个指标,截至“十三五”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位居全省前列,该项指标的设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该负责人表示。
谋划实施好重大工程项目,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规划纲要》共设置20个专栏,建立了“十四五”重点项目储备库,集中在科教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共500多项。(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