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战地医者,八路“华佗” ——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政委夏云超

2021-05-25 编辑: 宋倩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卫生处处长兼政委、胶东军区卫生部政委等职,是胶东部队杰出的医务工作者,为胶东部队医务建设贡献了他的毕生精力。在1942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将生的希望留给了警卫员,年仅25岁,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夏云超

      英勇无畏 投身革命

      夏云超,原名夏元峋,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观里西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夏云超的父亲夏晋之当过乡塾先生,任过多年村董,早年信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抗战时期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被选为县参议员。兄弟姐妹11人,夏云超排行老五。他在大哥夏岳五的支持和资助下,就读于荣成凤鸣高级小学、威海育华中学、北京宏达中学高中部。在学校里,他品学兼优,慷慨好义,受到师生的称赞。1934年,他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考入北平大学医务系。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数千人冲破国民党政府的恐怖统治,举行大规模的抗日救国游行示威。当时在北大读书的夏云超怀着一腔热血,随北大学生一起,冲破反动军警的包围和阻拦,汇集到天桥广场,联合市民召开大会。会后,夏云超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汹涌澎湃的学生爱国运动中,夏云超经受了革命斗争的锻炼,激发出极大的爱国热忱。此后,他积极参加党组织领导的学生联合会,同反动分子组成的“新学联”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参加声讨国民党政府无理逮捕沈钧儒等进步人士的宣传活动。

      卢沟桥事变后,在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下,平津相继沦陷。根据党的指示,北平学联决定,将同学们疏散到全国各地去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夏云超与同学们一起来到济南,参加了平津流亡学生会。后因在济南生活无保障,夏云超回到荣成,住在城里的大哥夏岳五的家里。

     

 一二·九运动学生游行

      夏岳五1921年在城里开设了一所“崇德药房”。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抗战初期,就与中共荣成城里支部负责人曹漫之、李耀文交往密切,并多次掩护他们脱险,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夏云超经大哥介绍结识了曹漫之、李耀文,将自己回乡参加抗日救亡的想法和决心做了汇报,在曹漫之、李耀文的直接教育影响下,夏云超思想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夏云超参加了中共城里支部创办的“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活动,经常随同剧社下乡进行演唱宣传。每到一地,他既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又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救国。同年冬,夏云超到荣成窑上村小学任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积极参加油印传单、张贴标语和传递情报等革命活动。

      

荣成县民众教育馆、河山话剧社荣成分社旧址

      参加“三军”奋战沙场

      1938年1月18日,曹漫之、李耀文奉命率领埠柳乡校起义的队伍赶到文登县大水泊镇,被编为“三军”第十一大队。同年4月,在曹漫之的推荐下,“三军”决定抽调夏云超到部队从事军医工作。党的需要就是革命者的志愿,夏云超欣然接受了党的调遣,脱下长衫踏上军旅之途。

      到部队后,夏云超亲临战场,冒着战火,勇敢抢救和运送伤员,屡受部队首长的表彰。当时部队的医疗条件极差,夏云超就把重伤员转送到大哥的“崇德药房”治疗。当夏云超和两个老百姓第一次把一位重伤员连夜抬到大哥家里时,他抱歉地对大哥说:“我事先没和您商量,就把人抬来了。”夏岳五没等弟弟说完,就诚恳地说:“老五,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不送给我,还能送给谁呢?”夏岳五把自己的住屋倒出来做临时病房,无偿为伤员医治。期间,夏岳五为“三军”治愈多名伤员,“崇德药房”当时被誉为“三军”的“后方医院”。

      1938年,夏云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三军”奉命在掖县沙河镇进行合编,在黄县文基大姜家村成立了胶东抗日部队第一个后方医院,夏云超被任命为院长。这年冬,夏云超与共产党员、卫生员宁超结成革命伴侣。

     

 1938年9月18日,“三军”在掖县沙河镇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图为成立大会会场。

      创办“后方医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的医院,药品器械极少,更没有一个正规医科大学、中专毕业的医生;护士年龄偏小,根本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夏云超没被困难压倒,反而激发出极大的革命热情,决定以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医护人员为宗旨,对各卫生所进行培训。他一身二任,既当院长,又当教员。每天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工作,晚上编写教材通宵达旦,白天照常讲课。讲课时,夏云超联系战斗实际,讲述战地救护常识,突出地进行“有医生在,就有伤员在”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把各所医护人员几乎轮训了一遍。与此同时,夏云超经常深入到驻地老百姓家中访贫问苦、看病治病,很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当地群众都说:八路五支队里出了一位“华佗”。

      

大青杨战役纪念碑

      战斗中,夏云超同卫生员一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到火线上抢救伤员,对伤病员关怀备至。1938年10月,部队在平度城北大青杨遭到日军的突然袭击,八路军伤亡很重,领导干部相继牺牲。夏云超一面指挥战斗,一面组织人员把伤病员一批批抢救出来,及时包扎转移。一名重伤员肺部被打穿,坐不住、躺不下。夏云超从老乡家里找来一个“驮篓”,让他坐在里面,自己背着驮篓急行十多里,一直把伤员背到安全地带。1940年9月,山纵第五支队改编为山纵第五旅,夏云超升任旅部卫生处处长兼政委,随部队转战胶东各地,参加了无数次重大战斗。战斗中,他率领同志们救伤员,抬担架,鼓励同志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努力做好工作,迎接新的胜利。

      掩护战友 饮弹殉国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率两万余日伪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拉网扫荡”,形势极为严峻。为了保证部队伤病员的安全,卫生处奉命在日寇“扫荡”之前,对已疏散到各地的伤病员普遍进行一次大检查。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夏云超风尘仆仆赶到牟海县(现乳山市)马石山一带村庄,检查伤病员的生活、治疗和备战设施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改进意见。工作将告结束时,才来到疏散在马石山以北的上杨家村的妻子宁超身旁。这时,妻子已生下一个女儿。宁超让丈夫给女儿起个名字。夏云超说:“对这次反‘扫荡’,我们要英勇战斗,赢得胜利!‘英勇’加‘胜利’,就是咱女儿的名字‘英利’了。”以此表达他对这次反“扫荡”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夏云超离开妻子的第二天,农历11月23日,日军突然将包围圈紧缩到马石山一带。夏云超和警卫员在掩护群众突围时,被一股敌人包围。11月24日,日军杀害了我军民500多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在突围时,夏云超和警卫员先后负伤。两人同时突围已不可能,夏云超将重要文件塞进警卫员的背包,命令他突围出去。但警卫员死也不走,夏云超只好用枪逼着他离开了自己。在夏云超的掩护下,警卫员突围成功。当日军向夏云超冲过来时,他连续打倒两个敌人,最后举枪饮弹殉国,牺牲时年仅25岁。

      

马石山殉难军民念碑

      胶东党政军民为夏云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他的英名被铭刻在庄严的纪念碑上,也永远铭刻在胶东人民心中。(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