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全国百家媒体总编威海采风行走进高新区考察采访产业发展

2021-05-28 编辑: 宋倩

      向创新要动力,变创新为活力。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当之无愧的主力军,高新区以创新平台建设积聚跨越发展新动能,以精准招商的谋略抢抓发展新机遇,以企业牵引撬动转型升级新支点,产业创新发展步履铿锵。

      5月27日,全国百家媒体总编威海采风行“打卡”高新区,在这里,总编、名记者们见证了“创新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

      精准招商服务 搭建创新平台——

      活力之区书写精准招商经典“范文”

      创新,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前瞻谋划的眼光,更要有攻坚克难和自我革命的勇气。

      创新,在高新区从来不是一件新鲜事。

      5月27日上午,采风团一行走进高新区全力打造的威海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

      威海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是山东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项目,前期基础是三星电子数码打印机项目,自2015年三星打印机一度要撤离为起点,历时6年实现了三星留住提升、惠普并购入驻、打造全球基地“三步走”过程,最终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眼下正全力打造全球激光打印机之都。

      占地6000亩的威海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整个园区只确定了激光打印机这一个主导产业,将新引进的产业链项目全部集中布局在园区内,并针对产业链发展所需定制配套生产、研发、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

      在生产布局上,与各大品牌打印机供应商共同进行园区空间规划,按照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顺序,“一体化”布局,各环节物流距离以“米”计算,衔接时间以“秒”计算,实现园区内的“全链条、零库存”。

      在平台配套上,引进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光电装备创新研究院等10余家国家级专业平台,打造定制化厂房20多万平方米,实现拎包入驻。

      在厂房建设上,实施无忧式代建,采取“企业图纸—施工代建—企业验收—拎包入驻”模式,建成标准化定制化厂房80万平方米,动力集成中心2万平方米。

      在公共服务上,在园区半径3公里范围内布局3所职业学院、2所国际化医院、1所国际化学校、1处政务服务中心、17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为入驻产业链项目提供一整套员工招聘、职工就医、子女入学的保障方案。

      威海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成功获批国家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已集聚美国惠普、美国捷普、日本富士、韩国大振、韩国奎科、香港亿和等国际国内整机品牌,引进供应链项目24个、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拥有各类配套企业120多家,各类激光打印机产能突破1200万台(套),覆盖激光打印机所有核心单元,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用工规模达2.5万人。

      依托基地快速发展,高新区2021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GDP同比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工业用电量增长35.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8%,外贸进出口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制造业税收增长29.4%。

      在基地展厅,总编、名记者们认真聆听高新区以“拆解8000零部件”的精神招引惠普产业链的精彩故事,深深为高新区人的智慧、专业和能力折服。“高新区人干事创业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感触也非常深,值得学习借鉴。”枣庄晚报副总编辑巩海峰说,相信未来,在这种精神引领下,会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高新区,牢牢稳固其产业排头兵的地位。“这个基地的建设历程让我觉得震撼,高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专业、进取、拼搏的作为特别值得广大招商人学习,我相信,打造全球千亿级的产业基地的目标就在不远。”济南时报副总编辑殷玉国说。

      勇于探索 敢于“领跑”——

      龙企牵引撬动发展新支点

      威高集团,是威海响当当的龙头企业、中流砥柱。当天,采风团一行来到威高集团展厅参观,聆听威高创新发展的成长史。

      威高集团成立于1988年,33年前,威高集团以2.5万元税务周转金起家,在一家福利院4间简陋的仓库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而如今,曾经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拥有80多家子公司及2家上市公司、3万多名职工、销售收入50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对于30多年的发展历程,威高集团这样总结:是自主创新让威高获得了持久发展,是自主创新让威高抢占行业制高点,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自主创新是企业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路。

      紧抓创新这个“命门”,威高集团整合研发资源,引进高端人才,大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国创新试点型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山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研究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打造威高研究院、国家创新中心平台、北京及长春研发中心三大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多家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30多个研发机构。拥有专利11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900多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达80%以上。骨科材料系列、血液净化系列、心内耗材系列、人工肝、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等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际知名品牌,30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微创手术机器人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聆听着威高人的介绍,总编、名记者们被威高勇于探索、敢于“领跑”的精神深深感动。

      “此前,对威高品牌有所了解,今天来到企业参观,果然名不虚传,无论是从获得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都能够看出来威高集团这个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决心和实力。”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委员、宁波晚报副总编辑张伟方说。

      威高集团不断创新壮大的同时,一直走在引领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沿,大力支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多年来,开展了威高光明行动、威高爱心工程、威高生命接力工程等活动,累计捐款捐物10亿多元。

      协同抗疫,威高在行动。注射疫苗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威高集团作为国内疫苗注射器生产的龙头企业以及国家疫苗注射器储备的指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克服困难扩大预灌注射器的产能,加紧生产保供应,全力供应国内疫苗用注射器。

      “在国内,威高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占到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当下,威高担负了我国预灌封专用输液器90%的供应任务。”威高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威高普瑞公司职工400多天无休,全部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行,所有进口设备运输方式由海运改为包机空运和中欧班列,运输周期缩短1个月以上。设备验收和调试采用远程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不计成本,全力以赴保障预灌封注射器供应。

      争分夺秒保供应。2021年,威高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产能可达5.5亿支,二期工业园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总产能达到20亿支。同时,威高积极扩大小规格普通疫苗注射器产能,历时一个多月,新增11条全自动生产线,配备1200人开足马力生产,2021年产能达15.2亿支。

      “一家优秀的企业,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助力社会发展为己任,将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之中,才能得到社会各方的信任与尊敬,才能实现更大发展,也定将收获更好的经营环境和更多资源支持。”恩施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王宇说。

      威高集团的产业裂变仍在持续升级,威高提出的“率先冲击千亿、率先冲刺世界500强”目标,为高新区工业倍增发展提振了信心。在威高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的推动下,2020年,高新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比例从43%提升到46%,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税收、财政收入质量等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在全国、全省创出了多项“高新区经验”;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排名中稳居第一方阵。

      瞄准高端 智能升级——

      科技中小企业稳步走向“专精特新”

      创新激发动能,威高并不是个例。

      当天,采风团一行还走进高新区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盛军岭从信息化转型之路、企业文化及未来发展等方面,为总编、名记者们进行了详细介绍。

      从西气东输项目到风驰电掣高铁,从水立方到JU2000海洋钻井平台,从大亚湾核电站到GE燃气轮机项目,从冷冻冷链到大型冷却塔项目,从风电翩翩起舞到绿色数据中心……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凭借高端系统化通风解决方案,在服务一项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上留下了自己成长的印记。

      聚焦高端行业,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是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初心。在创新科研投入方面,克莱特菲尔每年的科研经费都不低于销售收入的4%。从设计的源头进行产品优化,研发中心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流场分析、有限元分析及强度计算技术,精确进行可靠性预测,计算测试中心取得了CNAS认证,公司还设有院士工作站,与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

      近年来,克莱特菲尔还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是高新区最早“上云”的一批企业。依托企业智慧云平台,引入商务云系统、设计云系统、制造云系统、物联云系统四大云应用系统,贯通企业完整的数据流,建立从商务、设计制造到运维整体的云端数据管理平台,逐步完成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有效达到了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2018年,被评为威海市“数字化”车间,为公司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就在几天前,国家工信部公示了第一批建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克莱特菲尔名列其中,按照工信部有关计划,将对入选名单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参观了克莱特菲尔展厅和车间后,济南时报副总编辑殷玉国说,这里生产的产品业还参与到了济南轨道交通项目中,为济南的地铁建设输送了一批产品设备。“虽然是一家中型民营企业,但企业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的程度很高,市场实力强,市场前景广阔,希望政府能够给予这样‘隐形冠军’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殷玉国说。

      近年来,高新区在强力支持骨干企业加速膨胀的同时,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建立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梯次成长培育库,积极开展精准服务工作,将辖区内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实业、创新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纳入培育库,采取有力措施重点予以支持,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队”成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仲艳楠/文 姚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