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军事人才 政工行家——胶东战斗英雄张干卿

2021-06-02 编辑: 宋倩

      

      英雄张干卿,家在荣成县。

      抗大去受训,学习是模范。

      回到独立营,任连指导员。

      对待战友们,亲如兄弟般。

      前线去杀敌,机智又勇敢。

      难忘四四年,作战在庙院。

      刺死佐藤鬼,替咱报仇冤。

      这是1944年张干卿牺牲后,荣成军民为悼念烈士创作的《战斗英雄张干卿之歌》。这首在当时广为流传的歌曲,颂扬了他为党、为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胶东军民对他的崇敬和缅怀的心情。

      张干卿

      心向革命跟党走

      张干卿,原名张钧吉,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东泊子村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考入县立第四高级小学。九一八事变后,学校里的共产党员崔杰千等老师经常向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洗刷国耻的教育,教唱抗战歌曲,使他受到爱国思想的启蒙。

      高小毕业后,张干卿先到威海卫学徒,不久,回家随父兄晒盐种田。期间,经常到母校借阅《资本论浅说》和鲁迅、郭沫若、殷夫等进步作家的作品,视野不断开阔。1937年威震胶东的天福山起义,使张干卿看到了抗日图存的希望。他满怀激情,向本村的伙伴讲述天福山起义和“三军”血战雷神庙的故事。

      1938年仲夏,张干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党组织在张干卿母校办起《每日快报》,他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小报的刻印工作。1939年暮春,上级党组织为办好兵工厂,向党员下达收铜任务,张干卿发动附近各小学师生和亲戚们收集,不到5天就超额完成了任务。

      淬火亮剑出奇才

      1940年4月,荣成县建立起人民抗日武装——荣成县大队。张干卿家乡所在的十一区也组建起区中队,区委调他到区中队担任排长。

      荣成县人民抗日武装——荣成县大队

      1941年5月,根据区中队指示,一场伏击战即将拉开。张干卿当晚在排里做了战斗动员,后连夜到附近各村,组织发动自卫团参战,区中队和村自卫团在夏家村西山上设下埋伏。当从宁津所返回的50余名伪军带着抢劫的财物进入伏击圈时,县大队当即发起攻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大作,当场击毙伪军数人,20 多名伪军向西山脚下逃去。十一区中队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敌人见势不妙,转身南逃。张干卿料定,敌人企图沿海边夺路西逃,便立即带领10多名战士,赶到南海边的青木寨村,三面夹击逃敌。此战缴获长短枪40余支和财物一宗,伪中队长姬九谦被生擒。胜利的喜讯不胫而走,宁津一带的老百姓杀猪宰羊慰劳军队。县政府在夏家村召开祝捷大会,张干卿受到表彰。

      夏家村战斗后不久,张干卿被派到山东抗大胶东分校学习。学习期间,他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学习模范。毕业后分配到荣成县独立营一连任副指导员。任职期间,多次向营、连提出有见地的作战建议,指挥其蹲点的二排打了许多胜仗。

      1942年,斥山据点的日伪军下乡“扫荡”,荣成独立营二连奉命截击敌人。张干卿发动民兵协同作战,痛击敌人,俘敌36名,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胶东)毕业证

      同年,荣成独立营获悉桥头据点日军倾巢而出,下乡抢粮,张干卿建议部队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乘敌内部空虚进行远程奔袭。营长同意后,即刻带领战士急行军50里,直抵桥头敌人据点。这次战斗,不到半小时,没费一枪一弹,俘敌10多名,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1943年十月革命节前夕,营部开展捕敌竞赛,为节日献礼。在这次活动中,张干卿所蹲点的二排俘敌10余名,被评为模范排。张干卿在战斗中,既是勇猛的战士,更是优秀的指挥,营长王子明称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总把战士当兄弟

      张干卿既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军事干部,也是一位出色的部队政治工作者。他做政治工作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把老百姓视为父母,二是把战士当成阶级兄弟。部队每到一地,张干卿总是带头帮助群众干活。部队移防时,他都要胶东八路军印发的反“扫荡”宣传单到群众家里检查战士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他检查得非常严格,甚至连借用群众的锨镢带了泥也要给擦干净,群众的水缸不满,也要再挑上一担。

      

胶东八路军印发的反“扫荡”宣传单

      随时在街头巷尾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是基层指战员的基本工作。由于张干卿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抓住了听众的心,所以群众都自动把他围起来,鼓掌欢迎。他还编写了许多“顺口溜”,教给战士们。战士们学会了便随时随地在驻地街头上、学校里、群众家里,敲着竹板进行说唱,颇受群众欢迎,活跃了农村文娱生活,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营部特地总结了他宣传教育群众的经验,在全营进行推广。

      张干卿把战士当作兄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成长。行军时,他总是帮助体弱有病的战士背背包,扛大枪。到了驻地,张干卿不顾劳累,忙着检查落实战士的食宿问题。每天晚上,他都到战士的宿舍走一走,看看有没有病号,战士有什么思想情绪等等。平日还经常给战士剃头、写信,给病号端饭、煎药。他十分重视战士的文化学习,挤出时间教战士学文化,学时事政治,学唱革命歌曲。他还用木板自制了一块小黑板,行军时总带在身旁以备教学。宿营后,便把它挂在战士宿舍门口,黑板上写着政治鼓动口号,内容常换常新。通过这块小黑板,教战士认了许多字,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战士亲切地称它是“不吃饭的老师”。由于张干卿以身作则关心战士,在他的影响下,全连指战员互相帮助,互相关怀,蔚然成风。

      斩杀佐藤垂青史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日伪军缩在“乌龟壳”里,陷于缺粮断炊境地。1944年7月,荣成城厢据点的日军纠集埠柳、俚岛等据点的伪军,并得到威海日军增援,组成200多人的抢粮大队,在日军军官佐藤指挥下,前往城厢以南的村庄抢粮。

      荣成独立营得到情报后,决定在庙院一带设伏消灭敌人。7月20日上午7时许,战斗打响。张干卿带领一个排,往返冲杀,浴血奋战,夺回了被抢去的粮食,攻占了三山子、老官顶以及庙院村西大道,毙敌10余名。敌军倚仗人多势众、武器精良负隅顽抗。为了扭转战局,赢得胜利,张干卿爬向敌军机枪阵地,一举夺下机枪。部队发起冲锋,与敌展开白刃战。张干卿冲锋在前,连续刺死数个日本兵。当他冲到山顶时,又与日军军官佐藤短兵相接,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拼杀,终于刺死佐藤。激战中,张干卿壮烈牺牲。

      为了表彰张干卿的英雄业绩,胶东军区追授他“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张干卿的英雄精神激励着家乡有志青年更加坚定地投入到革命队伍之中,继他之后,东泊子村有18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曾任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的张序三就是该村走出来的共和国中将。(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