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在这里邂逅美景与历史

2021-06-10 编辑: 宋倩

    

      在威海,有一处深入感受威海风土人情绝佳之地——海源公园。这里既有公园的精雕细琢美,周边部分海岸线又保持了最原始的风貌,拥有中心城区沿海鲜有的四连岛景观,还有合庆码头和一战华工纪念馆,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全市罕见四连岛风光

      海源公园地处合庆湾,始建于2002年,2014年进行了重建,是一处集公园、码头、会客厅、纪念物等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共场所,景观主要由临海广场、观海平台、人工建筑小品、自然甬路等组成。

      公园内还种植有许多黑松、法桐、银杏、小型灌木、花卉等。秋天,这里于海边种植的粉黛乱子草每天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拍照。粉红色的花穗在风中摇曳,如云如雾,如烟似纱。

      近年来,随着市中心沿海绿道的贯通,海源公园和东侧的原始沙滩及四连岛景观串联在一起。初夏时节,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处原始沙滩旁种植了许多菊花,金灿灿的花海和大海相互映衬,甚是浪漫。

      除了刘公岛、褚岛外,中心城区可见的海岛并不多。但在海源公园东不足1公里的海边,就能看到“四连岛”景观。这四岛分别是连林岛、黄岛、青岛、牙石岛。

      据《威海市志》记载,青岛面积最大,有20000平方米;岛上杂草丛生,春夏一片青绿,故名青岛;青岛岛岸线长0.57公里,侵蚀海岸特征明显,多不易攀登。牙石岛面积最小,面积仅1800平方米;岛上礁石兀立,犬牙交错,故名牙石岛。连林岛距离大陆最近,仅0.12公里;岛与陆地间有一片礁丛相连,故名连林岛,俗名连连岛、林立岛。黄岛位于青岛和连林岛中间,因岛上岩石为暗黄色得名,由东西相连的两部分组成。

      渔船停靠 景色蔚为壮观

      位于海源公园中心位置的合庆码头是距离市中心最近的一个码头。开海期间,这里每天都会带来大批物美价廉的新鲜海鲜,堪称“海鲜天堂”。经常各种海鲜刚从渔船卸下来,便被市民和游客一扫而光。

      码头虽然不大,但开海时人非常多。只有来到这里亲身体验一番,才能真切感受沿海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态。

      如今是休渔期,数量众多的渔船整齐停靠在码头的场景,则又是另一番景色,蔚为壮观。码头周围还有成群海鸥,它们有的绕着渔船展翅飞翔,有的落在船上休憩,让画面多了些许灵动。

      因合庆码头距离市中心非常近,蔚蓝的大海、停泊的渔船还与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市蜃楼”。

      综合《威海市志》《威海地名志》的记载,如今合庆码头所在位置并非合庆湾,而是威海湾最北侧的一片海域。合庆湾介于江古嘴和北山嘴之间,包括南北并列的两个小湾。北湾较小,名黑水洋;南湾较大,呈半月形,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半月湾。

      威海湾则介于北山嘴和赵北嘴两岬角之间,海岸近似半圆形,三面环山。合庆码头就在北山嘴西南1公里左右。

      一战华工纪念馆背后的历史

      海源公园东侧的一战华工纪念馆,近年来颇受市民和游客关注,被誉为威海最美打卡地之一。

      一战华工纪念馆的出名,在于它特别的建筑风格,如它灰色的廊道、混凝土的墙体、深埋地下的建筑主体,以及十字造型。

      通道与主入口结合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入口空间,象征了当时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建筑外墙采用木模板清水混凝土与光面清水混凝土相结合,充分体现华人劳工在战争中经受的苦难。馆内中庭还放置了“种子”艺术雕塑,寓意新生及华工精神的传承与颂扬。

      据威海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说,从1916年到1918年,英法招募了超过14万华工运送到西线战场,成为一战中协约国的一股重要力量,威海是当时华工招募的主要集结地和训练出发港。而当时威海的出发港,就在如今一战华工纪念馆附近。

      十几万华工漂洋过海,历尽艰辛,他们中有许多人染病身亡,葬身大海。到达欧洲后,华工们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场,学习现代技术,操作兵械,从事劳累、繁重甚至危险的体力工作,在前线和后方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欲以战胜国的身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协约国却将其转让给日本。在这个历史的路口,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民众骤然觉醒,积极探索富国强民的新道路,一个新的时代,从此拉开序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