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展望“十四五”新闻发布会,市应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姜国奇,市司法局副局长于国胜,介绍威海市“十四五”安全发展与法治建设有关情况。
强化安全发展理念 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我市“十四五”提出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要求。
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规章、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安全生产巡察制度,推进应急救援建设工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杜绝重特大事故。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人员职业禁入制度。
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重点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综合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做出部署安排。
在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能力建设方面,我市将逐步扩大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范围,建立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服务制度,大力开展实景式安全教育培训,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安全技能”的复合型产业工人。
在构建现代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抓好自然灾害防治,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开展灾害综合风险会商评估,持续推行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制度。
我市还将推进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充分利用“威海市数字化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以数字化应用辅助科学决策和科学施救。抓好预案编修和应急演练,积极培育威海特色应急救援力量,健全完善物资装备体系。
强化司法体制改革 打造平安威海法治威海
“推进法治威海建设”是《规划纲要》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 打造平安威海法治威海”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四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法治建设的总体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提高科学民主立法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完善委托第三方起草立法草案制度和行政立法责任制;健全立法联系点和立法项目评估论证制度;建立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激励机制和行政立法协商机制;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改废释工作;完善立法长效清理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解读等工作任务。
▶深化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
《规划纲要》提出,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约束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机衔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涉外法律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完善律师执业保障机制,健全律师执业管理制度,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工作任务。
▶强化司法体制改革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机制;加强审判、检察辅助人员选任、培养、使用和管理;构建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加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全方位推开检察听证工作;深化司法机关内设机构改革,推进一审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划管辖;健全司法保障机制,落实刑事案件一体化办案平台建设任务,推动信息共享;完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和破产案件审判机制,建立金融案件审判“绿色通道”;开展互联网司法建设,创新电子诉讼应用等。
据了解,今年我市涉及民生的重点立法项目主要包括:《威海市停车管理条例》《威海市行政执法委托管理规定》《威海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具体制度措施中,使之成为全社会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蔡垒/文 毕钰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