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争当排头兵——城乡融合,努力打造全国“精致城市”标杆和样板

2021-06-12 编辑: 仲鹤

牢记总书记嘱托,威海的精致城市建设统筹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正在更高层次上让城乡人民共享精致生活。

今年,是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立足“十四五”,我市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精致理念渗透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的精致新型城镇化路径。

如今,威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8.72%,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综合考核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称号,这成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认可、最生动诠释。

瞄准全域一体,打造精致城市典范

新型城镇化要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于威海而言,就是要打造全域精致城市。

三年来,威海以全域一体为方向,坚持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绘就一幅全域精致的美丽新画卷。

——精致城市建设由表及里、不断深入。2020年,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三个阶段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推进会议,两项效果明显:不仅直面城市建设中“看得见”的“不精致”,还深入“肌理”查找“看不见”的“不精致”,精致城市建设开始由“面子”向“里子”纵深推开;查找问题不仅限于主城区,还将范围扩大到城乡交界,精致城市开始由中心、次中心城市向全域精致推进。

——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提升。2018年以来,我市结合各乡镇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下沉、设施服务向乡村覆盖、特色产业在乡村突破,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正在蓬勃生长。

随着精致城市建设的深入,我市城市功能设施日益完善,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市域一体、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走向内涵。

中共威海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锚定新目标,我市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乡村建设两大行动,在打造全域精致城市上持续用力。

聚焦城市更新,三年来,我市21条瓶颈路被打通,170个老旧小区得到改造,规划建设或改造了近200处公园广场、“口袋公园”,城市更宜居、更便捷、更舒适,百姓在家门口的幸福再“升级”。

乡村建设方面,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覆盖。2254个村庄完成“户户通”硬化,全市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接城。

因地制宜,一批特色小城镇迅速崛起

各个镇的特色不同,新型城镇化的路子也不同。威海作为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城市,三年来因地制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进行了不断探索。

三岐山脚下,位于文登区的威海设计谷内,二期土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站在落地窗前,李久太的那个乡村振兴梦越来越清晰:这里将建起56个工作室,吸引全国顶尖建筑设计师在此实现设计理想,用创造力打造精致农村。

不止一个李久太,文登区大水泊镇以“耕读小镇”为特色定位,实施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工程、“新村民”入驻计划,通过“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带动一个村庄”的模式,将文化元素、艺术内涵注入村庄,先后引进16名文艺领域的专家教授,流转农村废弃房屋400多栋,初步打造了“设计村”“漫画村”“康养村”等20个特色文化小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改变了村庄面貌。

六月的里口山瓜果飘香,樱桃、桑葚、蟠桃,还有成片的林海和清澈的河水……绿树掩映下的青山美景,引来众多游客。

近年来,环翠区立足里口山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理念,按照区域一体化思路,将张村镇和羊亭镇11个村全部纳入片区建设范围,以“近郊慢生活首选地”为主题,全力打造城郊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年年岁岁花相似,六月,乳山口镇的不老莓花开正好。

乳山口镇紧紧抓住不老莓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点和突破口,按照“培育一个产品、打造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小镇”的思路,进一步延长不老莓种植广度,推进中、东、西不老莓基地连片成方,实现不老莓种植的体量倍增、规模提升。同时,发挥不老莓基地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蓝山蓝莓、仁和果业、润祥中草药产业基地连点成线,实现企业抱团、一体发展。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我市新型城镇化推进中,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正在迅速崛起:“高科技产业城”张村镇、“中国海带第一镇”俚岛镇、“中国西洋参之都”张家产镇、“中国优质苹果基地”葛家镇、“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初村镇等小城镇,正在成为撬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杠杆。

以“人”为核心,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精致城市建设,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和更高的生活舒适度。为此,我市持续加大公共设施、就业教育等投入,让百姓共享高品质精致生活。

经过半年时间的摸底、筹备,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针对经区的一份下基层培训计划表终于“出炉”:在西苑街道曲阜万鑫社区进行保健按摩培训,在崮山镇开展面点、育婴培训,泊于镇则进行电商培训……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6月至9月将组织30多场培训活动,让大家通过技能培训,都可以“凭本事吃饭”。

围绕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市在精致城市建设中,每年都会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谋划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一系列部署、措施中,始终挺立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立民生之“本”,做强产业促进就业,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直通车”活动,三年来累计举办577批次、覆盖3.46万人次。开展“送岗下乡”活动6039次,发布岗位信息21.2万个;

救人民群众之“急”,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与城镇人口缴费同标准,待遇同水平;

提公共服务之“标”,乡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助力培训工程有序实施,不断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在全省首个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眼下,更多的利好正在渐次落地:威海市福泰中学一期建设现场,9个单体建筑已全部完成主体施工,工人们正在抓紧进行内部装饰装修;开展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已经写入卫生与健康工作计划中;西部环山路综合提升工程,正在有序进行……随着一项项工作的深入推进,这场以精致为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越来越精彩。(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张宇/文)

■“我们这三年”亲历:

家门口上班,过城里人生活

天儿越来越热,那香海文旅健康小镇马上要迎来最忙碌的季节。“每年夏天,来避暑游玩的游客都不间断,停车场上外地牌照的车也越来越多。”这两天,做安保服务的李佳俊和同事们一点没闲着,仔仔细细地又检查了一遍安全设施,清理喷泉里的树叶,给小镇好好“梳洗打扮”了一番。

眼瞅着游客越来越多,李佳俊打心眼里高兴,总会拍下几张照片发朋友圈炫耀一下。“其实我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最爱拍街景。”打开手机,李家俊的相册里一大半都是小镇的照片,记录着小镇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8年前我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模样。”李佳俊对记者说,“走,我带你转转。”

从住宅区沿香海大道到海边沙滩,这条路是李佳俊每天巡逻的必经之路,也是这些年变化最大的地方。“从狭窄小路变成宽阔畅通的大路,路边景色更是一天一个样。”李佳俊介绍。

灯亮、树绿、管线齐全了,医院、大型超市、公园、公交站点等“城景”接二连三地“布置”上,沿着这条路,小镇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就像拼拼图一样,拼出了一座完整的城。

沙滩、大海、海岛、森林……守着如此丰厚的自然资源,这几年小镇“补齐”基础设施配套的同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产业红红火火的小镇。如今这里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其中夏季游客日均2万人次。

“我的工作也稳定下来,房子买在距离单位10分钟路程的港西镇,媳妇做面食的手艺也没荒废,在小镇食堂做面点,俩人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提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李佳俊开心得合不拢嘴,他感觉在这里彻底扎下了根。

李佳俊还把父母都从农村老家接来了,在小镇安心养老。“平日里没事,老两口就喜欢下楼逛超市,家里如果缺什么大件儿,手机上动动手指下单就行,快递直接送到楼下。生活便利多了,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李佳俊说。

结束工作日的忙碌,李佳俊最爱去文化艺术中心逛逛,这里经常办画展、诗会、摄影展,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他也跃跃欲试想给自己报个名。拿出手机,李佳俊用指尖一张张滑动照片,“最近我最满意的是这张,夕阳下小镇南边正在崛起的购物中心场景,老气派了,等7月份建成营业,我们逛商场就更近了。”(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