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筑牢治理现代化“信用”支撑

2021-06-12 编辑: 仲鹤

治理现代化是我市对“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认识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联合奖惩为抓手,坚持全区域创建、全主体覆盖、全场景应用,抓住了根本,抓出了成效。

近年来,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中,威海的综合排名一直稳居前列。2020年威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社会治安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第一名,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治理理念

现代化的治理理念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党建统领始终是信用工作的第一原则。

我市通过推行“党建+信用”,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公益事业、急难险重任务,对在攻坚突破、改革创新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给予信用加分,张榜公布,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措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充分激发出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先锋模范意识。

依托市信用平台为全市公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我市将履行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并作为干部使用、评先选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加强市场应用,优化治理环境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级分类、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过程监管制度。目前,在社会保险、劳动保障、工程建设、商务流通等21个领域建立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财政资金使用、城市管理、交通文明等22个领域建立了“红黑名单”管理制度,为行业信用监管提供了基础保障。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包括联合奖惩、个人信用积分、信用大数据分析、行业信用监管等应用系统,成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交换共享及应用的枢纽平台,并获得“全国标准化平台和网站”称号。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法院、海关等60多个部门的数据,为全部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信用参考。

我市开发建设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及客户端,并部署至各部门、各区市942个行政管理服务终端,推行“清单式、模块化、嵌入型”联合奖惩模式,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市场信用环境。

融入“六治一网”,拓展治理渠道

“信用+社会治理”充分将“德、法、信”融为一体,将无形的道德约束转化为有形的行为规范,有效破解社会问题“靠法律惩戒成本高、靠道德约束力度弱”的困局。

促进“六治一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我市在全国首创信用管理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信治”模式,将信用作为强化社会治理的手段之一,并与“政治(党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合并为“六治”。2019年11月,全市启动信用“五进”工程,在企业、校园、机关、农村、社区中开展信用评价、信用应用、信用惠民的探索创新,有效化解了堵点、难点问题,“信用+”治理模式迸发出强大生命力。

激活基层公益服务。以信用积分为基础,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把集体劳动和志愿服务荣誉化,公益服务提供者既有面子又得实惠,清洁家园、暖心食堂、文艺演出、农业技术指导、法律援助等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得到有效激活,缓解了基层公共服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三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平均每4人就有1个志愿者,服务活跃度保持在53%以上。

落实政策惠民,提升治理效能

信用体系落地的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获得群众对政策的支持和拥护,让群众从理念认可转变为自觉行动。主要依靠两大载体建设:

个人信用“海贝分”。目前“海贝分”各类加分信息达到83万条,其中志愿服务41.9万条,慈善捐助20.1万条,无偿献血13.8万条。通过积分引导市民遵纪守法、崇德向善,推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氛围。《威海市用好信用“海贝分”做好治理大文章》入选中央改革办典型案例。

“信易+”应用场景。围绕“海贝分”不断扩展应用场景,释放信用惠民便民政策的叠加效应。目前全市创建红色信用银行、信用超市、信用商业联盟、积分存折等2610处(种)应用场景,出台66项“信易贷”“信易游”“信易购”“信易医”等市级信用惠民措施和493项县级、3944项镇级信用激励政策,设立信用基金6230余万元,组织各类活动1200多场次,对达到积分条件的市民实行奖励优惠,受益人群达30多万人次。

人人守信、人人文明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内涵。威海将继续深入开展信用“五进”工程,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融入城市血脉、渗透居民生活、成为社会公约,擦亮“诚润威海、信行天下”的城市品牌,走出以信用为支撑、以精致为底色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张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