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021-06-17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李文思)6月16日,市新闻办召开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关情况。据了解,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4000亿元,人均超过2万美元;新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发展壮大七大产业集群

      ——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41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先进制造业战略地位,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七大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具体而言,就是以协调推进机制为抓手,通过专班推进、骨干引领、园区聚集等措施,加快提升集群发展水平。聚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促进骨干企业做强主业、做实基础、做大规模,带动中小企业对标跨越发展。深入实施“一条龙”培育计划,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具有“撒手锏”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企业。

      同时,加快实施150多个支撑性、引领性的产业大项目,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和聚集区,打造全球激光打印机研发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修造配套基地、全国重要的碳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力争到2025年,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4100亿元,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旅游消费总额突破950亿元。

      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

      ——培育50家左右骨干科技服务机构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会展经济等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培育50家左右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助力现代服务业不断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我市还将进一步提高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品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医养健康、养老托育、休闲运动等健康消费产业,培育社区服务新模式,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个性化、柔性化定制生产,争取开展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试点,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并加大平台经济培育力度,加快推进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暨配套产业园、中韩(威海)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我市将数字经济作为“十四五”期间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数字城市·云上威海”的举措之一。将依托“1+4+N”创新平台体系,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应用体验中心等,推动形成分类分级、梯次跟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争取到2025年,建设3个以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型以上重点企业普遍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以上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行动,推进“千项技术改造、千家企业转型”,滚动实施16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同时鼓励重点企业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到2025年,打造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建设人工智能研发服务平台和应用创新平台,创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和组网服务,实现城乡重点地区5G网络覆盖和规模化商用,引进培育软件、半导体、虚拟现实产业,争取创建省级以上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和软件产业园区。

      推进威海云计算中心扩容升级,建设完善市大数据平台,拓展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和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

      优化提升产业链条

      ——实现“三链”协同发展“五链”融合贯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市将进一步聚焦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强劲。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发展推进机制,深度融合资金链、人才链,实现“五链”贯通。

      瞄准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推动优势产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系统服务等环节延伸。着力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行“链长制”,围绕10条优势产业链,逐一绘制“产业生态图谱”,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升链,重点推进其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具备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为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我市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产业基础提升工程,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组建战略合作联盟,以提升核心基础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为重点,加强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研究攻关,加速突破产业链升级瓶颈。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扩大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国内替代,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供应链。(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