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小螺号”滴滴吹,党史故事“展翅飞”

2021-06-23 编辑: 宋倩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利用群众家门口的各类党史教育资源,推动党史宣讲走深、走心、走实,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的宣讲队伍。6月20日,记者走近荣成市文联“小螺号”宣讲团,体验宣讲员们的一天,了解基层宣讲“台前幕后”的故事。

      6月20日上午9时,记者抵达荣成市夏庄镇甲夼曲家村时,只见村民们手举小红旗,正围坐在穿村而过的河流旁的树荫下。荣成市文联“小螺号”宣讲团团长于丽晓穿着橘黄色的志愿马甲迎着太阳站在人群对面,眯着眼睛,手举话筒,一字一句刚劲有力。

      作为“小螺号”宣讲团的团长,于丽晓喜欢并擅长讲述红色人物故事,也是基层宣讲的主力队员之一。她曾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志愿讲解员,感佩着郭永怀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从那时起就爱上了志愿讲解。

      “我想把发生在荣成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事迹讲给更多的老百姓听,但在馆内讲解面对的人数实在有限。”于丽晓说,2019年,荣成市文联成立“小螺号”宣讲团时,她便加入了进来。

      因为长期和老百姓打交道,于丽晓开场几句话就能和村民们熟络起来,紧紧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和情绪。每讲到动情处,她颤抖着声音走到人群中,牵起村民们的手,彼此共情着。

      在于丽晓口中,郭永怀的事迹“活”了起来。她说,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讲郭永怀,但每讲一次,她都会重新“遥望”这位同乡功勋的一生。讲到“你不回来,我不老”时,她把自己想象成守望多年的李佩;讲到家书时,她把自己想象成女儿郭芹;讲到郭永怀牺牲时,她设身处地,眼泪情不自禁流下来。

      当天的宣讲中,不少村民因郭永怀的事迹而落泪,有人握着于丽晓的手说:“是啊,永怀精神感动着每个人,可惜他走得太早了。”为了让人物在自己心中更加丰满,于丽晓还去拜访了郭永怀的同村人,了解他家中的故事。

      宣讲就是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于丽晓为了让宣讲时神情、动作和语调保持和谐一致,每一场宣讲前,她都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并且将整个练习的过程录下来,反复斟酌音调、咬字。

      半小时后,于丽晓宣讲结束,人群中响起响亮的掌声。不少村民竖起大拇指说:“你讲得真好!真感人。”于丽晓红着眼眶,脸上挂着笑说,每当讲完听到群众这样的反馈,说明宣讲就成功了。

      “小螺号”宣讲团成员有30人,他们中有人擅长讲红色文化、政策方针,有人擅长讲海洋文化,有人擅长讲传统文化……于迎雨就是一名擅长讲传统文化的宣讲员。当天,他负责主持整个活动。

      这些有着宣讲经验的“本土专家”,至今已经完成了120余场次、2万余人次的宣讲活动。即使已驾轻就熟,但在每场活动前,他们依然会提前半个月和负责人对接,文字稿都由宣讲员自己准备。当宣讲政策方针类的内容时,他们会在文字稿中穿插本土案例,让政策宣讲更接地气。

      两年多的时间里,“小螺号”宣讲团揣着红色故事、政策方针,进机关、企业,走在田间地头,甚至在村民的炕头……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党的声音和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上午10时30分,整场宣讲活动结束,村民们开始撤场。虽然太阳更加刺眼,但于丽晓他们依然有条不紊地收拾起横幅等物料,等一切都归置齐整,大家才开始喝水、休息。

      通过体验基层宣讲员的一天,记者发现基层宣讲并不是大家想象中教条死板的宣读,而是有声有色地讲故事。虽然骄阳似火,但宣讲效果依然不打折扣,牵动着每一位听者的情绪。期间不少片段,记者同群众一样红了眼眶。好的宣讲不一定要高谈阔论,有滋有味的宣讲最能打动群众。(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睢琼 通讯员 王宏伟 董黎明/文 通讯员 张德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