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4米长剪纸再现红色胶东史

2021-07-01 编辑: 宋倩

6月23日,市老年大学学员党委书记、退休干部毕爱香和市剪纸学会会长宁怀英共同创作的长4米、宽1.3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完工。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员和群众纷纷用独特的方式为党庆生,毕爱香和宁怀英便用一幅剪纸作品,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以威海为主体的红色胶东历史,以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威海是红色胶东的源头和起始地,曾发生过‘一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威海起义等重大事件,涌现出了马石山十勇士等一批英雄群体,这些红色革命历史就是最好的创作源泉。”毕爱香介绍,这幅作品就是以胶东地图为底,铺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威海人民参与大支前、大参军等场面,生动再现了红色胶东的革命战争场景。

作品的中上方是一面鲜红的党旗,在作品右上方,“家国情怀 党民齐心”八个大字赫然在目,它们为整幅剪纸定下了整体基调。“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我们才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毕爱香说。

去年7月,两人开始搜集有关红色胶东的历史资料,威海的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展馆、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等展馆都是他们着手创作的蓝本。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细节,他们把红色胶东展馆里的陈列拍下来,打印成照片,再绘成线稿。

作品中,有烽烟滚滚的前线战场,有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也有出兵、出力、出物资的后方力量。“我们用三个篇章概括了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胶东的各个场景和各方力量,用战士们身后的枪杆代表战争年代,用岩石代表崎岖、艰险的道路,用浪花代表大海、代表我们是渔民的后代。”毕爱香介绍两人的创作思路。

镜头拉近,作品中也不乏推小车、救伤员、妻送夫参军、母送子参军、推碾子拉磨筹集军粮、生死关头保全革命烈士骨肉等微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他们有人脚上穿着猪皮绑鞋,有人推着独轮小车,有人手里拿着花包袱……“小时候,在农村也见过这样的场景,却不明白他们背后承载的历史。”毕爱香循着记忆,再根据展馆或网络上的图片资料临摹出了这些细节,也正是这一个个微小的场景勾勒出了革命年代军民一心的磅礴力量。

“你看,这辆独轮小车上放的网包,它非常难剪,因为要凸显它的立体感,所以线稿需要反复打磨。”毕爱香说,像网包、筐子、篓子这样的老物件都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物证,他们见证了那一段光辉岁月,因此一定要刻画出来才能有力复原当时军民一心的生动场景。

毕爱香的手机上,记录着她和宁怀英创作的点点滴滴。从查资料起稿到作品完成,两人用了近一年时间,有3个多月的时间,她们都是“爬”在办公室的会议桌上剪、刻,经常一忙活就是10个小时,碰上极其微小的场景,两人就打着台灯一点一点进行。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作为一名老党员和一名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做点什么,把胶东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毕爱香和宁怀英表示,在剪纸过程中,她们再次重温了党史,重温了胶东红色文化史,也从党史中汲取到了奋勇前行的力量。

如今,这幅剪纸作品正在环翠楼公园主楼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让广大党员和市民在感受传统非遗魅力的同时,回顾党的奋斗征程,感受初心使命与担当。(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睢琼/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