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威海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威海市体育局直属机关党委被威海市委授予“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此外,市直体育系统还有1人获评市直优秀党员,1人获评市直优秀党务工作者。
市体育局坚持把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相结合,在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新时代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夯实基础 建立健全党建制度
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党建,进一步健全压实党建、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等责任体系,健全制度文件近20个,编制《市体育局履职清单》,细化明确内设机构工作任务79项,内设机构间职责边界分工21项,绘制流程图73张,制定标准文本43个,明确岗位职责30项,梳理廉政风险点15个、应对防控措施22项,规范了权力运行,提高了履职能力,降低了廉政风险。
党建引领 业务创优促发展
以高度政治担当严守体育领域疫情防线、精准满足健身需求。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守牢体育阵地、倡导居家健身、参与联防联控,为全民防疫抗疫传递了坚定信心、贡献了体育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主动担当,积极推动各级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社会恢复开放,在精心制定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2020年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634项次,参与人数144.5万人,在疫情特殊时期仍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大中型群体活动91项次,获省委居民消费财政奖励考核、“文体消费奖励”体育方面考核中列全省第三名。特别是打造居家健身、线上赛事新模式,开展59项全民健身线上赛事活动,20余万人参加。
勇挑重担奋力推动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在威圆满举行。在疫情特殊时期,临危受命、克服万难、圆满举办了疫情以来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唯一一个国际赛事——2020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实现了疫情防控零输入、赛事组织零纰漏、安全问题零发生,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竞赛组织“双胜利”,有力展示了抗疫成果、彰显了大国担当、奉献了体育盛宴、传递了抗疫信心,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举办冬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积累了经验、蹚出了路子。2020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组委会(威海)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集体。
攻坚破难深化竞技体育改革成效显著。持续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参加省锦标赛屡创佳绩,足球女丙、男丙,橄榄球男甲创近年来最好成绩。推动省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现场会在文登召开,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教育厅领导出席并高度评价文登区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精准推介文登区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六个一体化”的典型经验,打造了体教融合的威海方案,着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勇于创新助力品牌赛事产业化进程提速。推动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威海办公室等5个项目落地揭牌,我市成为全国唯一打通铁人三项运动员升学通道的城市,获评“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成立30周年杰出贡献城市”,威海铁三取得重大突破和全新契机。品牌赛事影响力持续攀升,威海铁人三项赛、荣成滨海国际马拉松、威海千里海岸线全国徒步大会、中国威海霍比帆船亚锦赛等赛事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创建威海核心蓝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积极实施体育消费行动,体彩销售5.5亿元。最新山东省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值198.34亿元,位列全省第4位,增加值73.1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2%,位列全省第1位,同比提升2个位次。
狠抓作风 建立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大力开展作风大改进行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把精准解决群众身边的“小微”民生诉求作为工作首要着力点。围绕通过政府公开日活动等形式公开征求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停车占用体育场地问题、改造建设健身小游园、为社区游园增配健身器材及照明灯等,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充分利用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联共建”等平台,打造精致+体质监测服务进社区等12项精致+党建服务品牌,推动部门、社区、联系村资源共享。依托体彩投注站设立“体彩爱心驿站”,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借伞、免费饮水、免费歇脚、急救药箱、手机充电、指路引导等志愿服务,将服务人群覆盖到全市。
不断筑牢群众身边的“六边工程”,为群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精致体育服务。聚焦群众反映“文体活动不丰富”的问题,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将办赛地点从专业体育场地搬到社区居民身边的空闲场地、健身场所,项目设置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将群众意见集中、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健身活动办在家门口,提升群众对体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已举办,51场社区趣味运动会,惠及4万余户、20万群众。坚持问卷先行、需求导向的原则,配备群众真正喜欢、需要、满意的健身器材,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依托1.6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精准指导群众科学健身,进村居上门为3600名群众免费提供体质监测服务,着力破解群众“想健身”“哪健身”“会健身”“能健身”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体育力量。(来源:威海体育)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