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省级媒体纷纷在重点版面刊发专题报道,以威海“红色物业”为切入口,聚焦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全面推介威海"红色物业"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有关做法。
物业服务曾是威海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的最后一名,仅用两年的时间,数据从57%上升到90.5%,这一百分比还在继续增长。
从2019年4月起,威海市开始启动“红色物业“建设工作,目前威海市实现了1087个住宅小区物业全覆盖,破解“物业不规范—业主不满意不缴费—影响物业服务”难题,推动物业服务管理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业主对物业满意率
两年提升30多个百分点
72岁的老党员李杰住在高区威高花园小区,提起“红色物业“,他竖起了大拇指。与前些年的物业服务相比,尤其在“红色物业“工作启动后,业主们参与其中,也享受到了更精致的服务。
2020年山东省全域推进“齐鲁红色物业“建设。威海的“红色物业”工作从2019年4月启动,6月拉开全面建设的序幕。
目前威海全市成立物业行业的党组织184个,同时壮大党员队伍。
威高花园小区由威高物业提供服务,在岗工作人员80多人,其中党员有20多人。去年年底,该小区组建了业委会,成员7人均为党员。
威高物业综合部经理王慧霞说,“红色物业”工作启动后,物业和业主之间不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大家之间的互动更多了。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威海市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瑞玲介绍,前些年,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物业服务稳居“倒数第一”。在此情况下,威海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共想对策,能不能在物业服务行业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把“管事”变成“管人”,管好了人也就管好了事。
在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街道文峰社区时代嘉园小区,五栋楼都为带电梯的高层,2007年居民开始入住,小区没有维修基金,时间久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显现。“问题不解决物业收费难,服务跟不上收费就更难,陷入了死循环。”西苑街道文峰社区党总支书记盛兰花说。
是“红色物业”机制改变了这个小区。“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和辖区治理力量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大家定期开会,研究解决问题,上下联动起来。”今年73岁的业委会顾问之一、有着45年党龄的乔正录说。
经过精打细算,出租小区广告牌、出租奶箱、变卖小区废品等的收入,都交到业委会账户上。“每花一笔钱,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都要一起召开会议,还要业主投票,确保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乔正录说。时代嘉园一步一步恢复了健身设施,更换了落水管道,整修了绿化带和阳光棚,设置了小区进出车辆识别管理系统,还建设了一座供居民休闲的凉亭。问题迎刃而解,居民投诉少了,不满的声音也少了,物业费缴纳率超过90%,进入良性循环。
经过两年的发展,威海“红色物业”效果显著,现在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从57%上升到了90.5%,提升了30多个百分点;物业缴费率从去年的68%,上升到了今年的90%左右;市级物业行业投诉率从7.2%下降到了0.4%。
“四级联动”和“双覆盖”
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
一个物业企业,不但要讲商业性,也要有公益性和奉献性。这个行业提供的产品是人的服务,那么加强党的建设更为重要。“红色物业”的魂就是党建引领,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双覆盖”。
为此,威海在物业行业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市级层面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区市层面成立行业党总支,物业企业成立党支部,实现“市-区市-镇街-社区”四级联动,每个管业务的同志要“双肩挑”管党建,破解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难题。
每天下午2点,吕琳琳绕着环翠区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转了一圈。这是她每天上班都要做的事。
今年3月,吕琳琳完成了从驻站社工向物业经理的角色转变,这是环翠区“红色物业”的一个创新举措:社区党委领办公益性物业。
吕琳琳所在的北门外社区,成立于1983年,辖区有7处商贸综合体,个体工商户1686户、居民1363户,是环翠区最繁华的商业社区之一。商户比居民多,商居矛盾突出是社区的最大问题。
在这样的情形下,鲸园街道和北门外居委会与威海市善若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成立了威海鲸管家物业公司,由社区书记兼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专业社工兼物业公司项目经理,由辖区居民担任“红色管家”。
“我们物业费还是每平方米每月收0.15元。”吕琳琳说。不仅社区的外清扫换成了“自己人”,就连楼道的内清扫也全部由党员和居民无偿认领了。在近期召开的社区骨干会议、党员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上,131个楼栋单元的卫生很快就被80多名党员群众认领完毕。
威海全面推行物业企业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25人以上无党员物业企业“清零”计划;在业主委员会组建和换届过程中,重点吸收社区“两委”成员、党员业主、退休党员等作为候选人,明确党员占比不得低于60%。目前,威海市业委会(物委会)覆盖率已达93.8%。威海建立了市物业管理行业党委、区(市)物业管理行业党总支、街道“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社区党组织四级管理体系。支持引导物业企业设立党组织,新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155个、发展党员110名,党组织覆盖率提升54.7%。
多方召开联席会议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
今年4月,环翠区海源社区一栋居民楼管道阻塞,污水外溢,异味扰民。多数业主同意集资维修,只有一户不同意。海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昌青华说,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相关业主、物业和志愿者以及律师顾问一起组织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律师从法律角度进行专业分析。“那位不同意的业主当场就同意了。”
这里的联席会议由社区的党组织发动,物业企业、业委会、相关业主、相关部门共同参加,解决小区物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和社区”,这正是威海“红色物业”一个具有特色的工作平台。另一个工作平台是镇街层面成立的党建联盟,由镇街党组织牵头,与物业相关的单位(如城管执法、公安、消防、水、电、气、暖等)来参与,主要解决社区“吹哨”反映的问题,实现“大事不出镇街”。
去年经区文峰社区因小区停车位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市级物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经区物管办、街道、社区、开发企业、物业企业、业委会等各方代表参会。该小区之前是开放小区,停车不收费,但乱停车现象严重,改成封闭小区后,物业想对停车位进行售卖,但业委会不同意。联席会议从晚上7点多开始,持续了3个多小时,最后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业主和物业企业之间,存在着多种层面的矛盾,有些矛盾可通过提升物业服务来解决,但有的就需要借助专业的法律力量来化解、调解。
在威海市“红色物业”党建基地内,设有“红色物业”议事厅,旁边挂着威海市物业管理行业矛盾纠纷调解专业委员会、自律监督专业委员会、市场准入专业评审委员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等八块牌子。
“我们专业委员会的成员,都是通过考试和遴选的,一届三年。去年是第一届选拔,有70多人报名,我们最后选取了30名。”李瑞玲说,议事厅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既有专业物业人员,还聘请了专业的法律人才。目前,“红色物业”议事厅已经实现了常规化运转。此外,依托区市“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制度和镇街“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统筹组织、住房城乡建设、公安等部门力量,不定期集中会商解决物业管理问题。
建“红色物业”大数据中心
实现智慧体验和居家生活便利
威海“红色物业”在建章立制上大胆创新,把“红色标准“树起来。出台了《威海市物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另外威海市还按照“1+8+N”的思路,打造了2200平方米的“红色物业”党建基地,融行业党建、文化展示、智慧管理、人员培训等于一体,为物业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去年威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智慧住宅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市小区进行智慧化改造提升,要求新建小区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现有小区按三星级标准改造。
今年,威海市将智慧小区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新建100个智慧小区,搭建全市智慧物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红色物业”APP,建设“红色物业”大数据中心,推动传统物业向智慧物业跃进。
威高物业项目主管姜婷婷说,目前威高花园小区正在进行智慧化改造,预计本月底将完成设备的安装和系统的调试。
小区大门口的挡车杆换成了道闸门,新增人脸识别功能。小区内增加高清摄像头,还安装了高空抛物摄像头,如果出现高空抛物现象,专业的摄像头将捕捉到相关画面,更快更准确地找出涉事人员。此外还有周界报警系统,防止有人翻墙进入小区。同时安装消防通道报警系统,如果有车辆占用,会及时发出提醒。
以智慧物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威海“红色物业”APP除了能满足业主一键报修、投诉、出行、投票等需求外,还搭载了“居家康养”“红色e购”等模块,为业主助餐、助浴、保洁、送药等多元化需求提供前瞻性延伸服务。
“‘红色物业’的本质是通过党建引领,对物业行业进行全面规范、支撑、突破,让物业行业找准市场化和公益化的平衡点,使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方向、有动力。”威海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潘晓鹏说。
开展“万户业主大走访”
建“红色物业志愿者”分站
威海“红色物业”取得如今的成果,离不开“红色物业”人深入一线“把脉问诊”。
在“红色物业“工作启动之初,威海市就组织开展了“万户业主大走访“,以8个不同类型的小区为试点,征集梳理出停车位不足、楼道乱堆乱放等10大类典型问题,当月解决问题1100多个。
目前,走访、回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威海市广泛开展“既当‘啄木鸟’又当‘清道夫’”、“红色物业”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红色物业”助力卫生城市复审等活动,狠抓小区综合整治,两年来,累计整治各类物业问题9万多件。
此外,威海市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中心还与电视台合作了一档栏目,每天下午5点半到6点半,市、区两级物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线与观众交流,进行政策宣讲、疑问解答以及问题受理。节目开办一年时间,累计与业主在线互动20多万次。
去年威海市投入1500多万支持“红色物业”发展,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威海市建立了住建、街道、社区、党员居民对物业企业的“四位一体”考核机制,党员居民权重占50%以上,奖优罚劣,将考核结果纳入党组织星级评定和诚信评价体系,并与评先选优、接受政府扶持等挂钩。
2019年6月,威海军海物业公司进驻九龙华府小区。与此同时,九龙华府小区以九龙湾社区党总支为引领,由小区党支部、军海物业、业主委员会、社区智囊团、志愿者队伍构建起小区“红色联盟”,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让物业“红”起来,约束各方行为,将物业服务有效融入社区治理。
在这样的机制带动下,物业公司的主动性更多地发挥出来:对电表间、风机间、水泵房等按要求进行规范整修;开展活动丰富业主的精神生活,和睦邻里关系。
“该物业公司项目前前后后得到了10万元的奖励,这是我们一直引导提倡的,对于讲社会责任的物业公司,我们鼓励支持,并且对做得好的进行各种项目奖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副局长宋敏说。
志愿行动也是威海“红色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市依托威海市志愿者服务平台,建立了“红色物业志愿者”分站,组建团队200多个,搭建了“红色物业青春志愿”“红色物业职教志愿”等多个载体,目前发展“红色物业”志愿者4700余人,建立“红色物业学院”“红色物业实训基地”,形成具有威海特色的“红色物业”志愿格局。(来源:综合《大众日报》、《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