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与太阳肩并肩,“火焰蓝”出发——高温下的劳动者②

2021-07-22 编辑: 仲鹤

“这身衣服夏天穿着热吗?”

“还行,挺透气的。”

7月19日下午3时,室外温度接近30℃,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经区大队华夏路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正在进行水域救援实战拉动演练。厚厚的抢险救援服映衬着一张张红扑扑的脸,头盔印让汗水在额前打了好几个弯。

大家用半小时迅速清点完救援物资,随后,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初连波组织大家进行科目演练,水上救援机器人、冲锋舟、橡皮艇已经到位,模拟被困人员的消防员也早已换上救生服,准备跳下水。

演练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突然通讯员尚寅峰接到了救援任务:“市民报警说,她弟弟被困在电梯里。”话还没说完,初连波已经开始调动人手。演练还在继续进行,由初连波、尚寅峰和驾驶员李卫东组成的“三人岗”已经拉响警报奔赴救援现场。

警报声在耳边回旋,李卫东手上的方向盘也快速地打着转,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尚寅峰拨通报警人电话,确认具体位置和被困人员情况,初连波坐在一旁紧了紧头上的安全帽。快抵达时,尚寅峰再次拨通电话,得到“人已经平安救出”的回答。大家松了一口气,耳边的警报声也消失了。

“人没事就行,咱们回去继续演练。”说完,初连波解开安全帽。18年来,无论大大小小的抢险救援还是灭火救援,任务开始前“紧一紧安全帽”总能让他感到安心,而松开安全帽的那一刻也会长舒一口气。

初连波说,一名战斗员、通讯员、驾驶员这样的“三人岗”是执行一场救援任务最基础的配置,另外还有班长、1号位、2号位……大家各自盯紧各自的岗位,确保不出问题。

当天下午5时多演练结束,大家收车返回。“这就是我们一天的生活,也没什么。”返程路上的驾驶室里,初连波打开了话匣子:这样的演练和有惊无险的救援任务在他的从业生涯里很常见,但每次任务来临时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能瞬间调动起全身的精力。

2003年入伍至今,初连波去过火场、救过电梯被困人员、下河为高考生捞过准考证……参与了几千次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记忆最深的却是扑灭火灾、守住一户农民一辈子家当时,他们千恩万谢的那份质朴。

驾驶消防车17年的李卫东,手中的方向盘转了一圈又一圈,总是能把队员们安全快速地送达救援现场;尚寅峰手中的接警电话响了又响,总能保证第一时间联系上报警人、确定位置和现场的情况。每个人各司其职,确保被困人员第一时间得到救援。

下午6时左右,消防员们回到救援站,从早晨5时30分起床早操开始,他们“加长版”的一天总算是告一段落。但是,永远不会停歇的是24小时不定时不间断的“备战”状态。

“救援最大,没有救援时就训练体能、学习专业技能,这是占据消防员工作比重最大的一项内容。”初连波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至少要经过3年的训练和锻炼,而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消防员,至少要经过8年的磨练。

在救援站大楼里,除了工作室、训练场所和装备室外,记者还看到了挂满绘画作品的“快乐瞬间墙”,活动室里有消防员们手工制作的纸工艺品,还有一间供他们平日休闲娱乐的红门影院,这些地方是救援站30多位消防员们平日工作生活的地方,反映着他们日常的一点一滴。现在,这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消防救援队伍早已“身经百战”。

短短几个小时,他们在紧张演练和紧急救援中来回切换,始终不变的是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睢琼 实习记者 陈怡帆/文 杨正/图 通讯员 黄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