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文登区:21个合作社“组团” 7000亩撂荒地“变现”

2021-07-30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7月26日,文登区泽头镇4000亩玉米地里,只见一台展开15米长“手臂”的打药机一来一回穿梭,30亩玉米地就完成了喷洒。

      驾驶打药机的是北庄村村民王强。去年,他把自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给了“联合社”。今年,光小麦就让他收获了2000多元的“租金+分红”。60岁的王强笑着说:“以前天天‘泡’地里也挣不上这些,现在除了地租和分红,每个月还有6000元的工资拿!”

      眼前的丰收田去年还是撂荒地。2020年,泽头镇在全市率先探索镇党委领办“联合社”,将21个村庄的土地合作社“组团打包”,以“联合社+公司”模式和“租金+分红”方式,让7000余亩撂荒地“生金变现”,1762户村民像王强一样当起了“甩手掌柜”。

      之所以领办“联合社”,得从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遇到的“瓶颈期”说起。去年以来,14个“底子强”的村庄陆续“长”出了专业合作社,而到了第15个却怎么也“建不动”了。泽头镇党委书记张先庆坦言:“对资源贫乏的村子来说,‘从无到有’的文章不好做。”

      “土地规模化种植是唯一出路!”这是泽头镇党委召集20多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充分商议后的结论。于是,在镇党委引领下,21个村庄陆续将成立的土地合作社“组团打包”,然后通过同档置换等方式实现7000余亩撂荒地的连片成方,零散分布的撂荒地被拼凑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大陆”。

      由“散”变“聚”的土地谁来种?泽头镇随即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并引进威海金农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农资买卖、土地流转、专家服务、组织产销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金农会负责人于进海是文登有名的种粮大户。他说:“连片成方后的土地可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现代化作业,省下不少田间管理的成本,这是笔村民、村集体、企业都受益的划算账!”

      “联合社”给村集体也带来了“溢出效益”。根据测算,泽头镇撂荒地连片成方后的溢出率约为7%,以南桥村1500亩流转土地为例,连片成方后整整溢出105亩土地,每年给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租金。

      不久前,“联合社”还启动了省内首创的“农业科技公园+乡村教育培训”商业运营模式,年底撂荒地流转规模将达1万亩。除了泽头镇,文登区各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整合生产要素,引入市场机制,激活各类资源,创新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威海模式”,实现土地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目前,文登区累计托管土地4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7%。(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杜晓莹 通讯员 王海政 邢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