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丨跨越千年的对话——旸谷山上的“三星堆”

2021-07-31 编辑: 宋倩

      

      “三星堆”,今年曾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你知道吗?其实在威海,也有“三星堆”。你要问了,威海的“三星堆”在哪里呢?没错,就在位于昆嵛山主峰泰礴顶东北麓的旸谷山上。

      昆嵛山大约形成于六亿年前。古诗云:“昆嵛百里峰相连,七十二崮手摩天。”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周围旸谷山、无染山、圣经山、三瓣莲花山、老蜂窝等大小上百座山峰绵延分布,峰峰成景。

      旸谷山是“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的支脉,位于泰礴顶的东北麓,现在小天山的阳面,有一个圆形像馒头的小山,就叫“ 旸谷山”。它三面环海,四季分明,素有“日出旸谷天下明”之说。

      相传4000多年前,尧帝曾派羲仲来到文登旸谷山测定春分。羲仲在旸谷住下后,每天早晨站在山坡上恭迎太阳,时刻观察太阳的脸色、日夜的天象变化,同时记下不同时节、不同天象对大地上树木花草的影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羲仲宾日”。羲仲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确定了春分的时间,为四季的确定和二十四节气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羲仲到过旸谷,不只是一个传说。《尚书·尧典》曾有记载,尧帝“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日出,平秩东作。”大意是,尧帝派羲仲居住夷,去一个叫“旸谷”的地方,设礼仪隆重迎接日出;节令时序,用以农事耕作。清代的《文登县志》也有记载:“旸谷在县西六十里,尧命羲仲宾日处。”

      旸谷山古墓出土的文物,也为传说中的旸谷山羲仲宾日增加了现实的砝码。

      2012年,考古学家在旸谷山及附近共发掘了15座墓葬,其中14座位于旸谷山上,1座位于旸谷山东北的石崮山上。

      旸里店墓地(墓群)位于文登区界石镇旸里店村村北的小山包上,村民俗称小北山,《文登市志》称为旸谷山。

      出土的15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石棺墓,石棺四壁、上下用多块规格相近的石板扣合而成。

      15座石棺墓出土陶器、石器共计42件。其中出土陶器37件,石器5件,器形有陶鼎、陶罐、陶碗等。

      从这些陶器可以看出墓葬的年代处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之间,距今约5000—4400年左右,其年代与羲仲所处的时代很接近,这就证明当时这里已经有人居住。

      旸谷山上发现的14座墓葬,排列有序,墓主人可能出自同一氏族。随葬品3—5件,都是基本的生产生活用品,可见其时社会分化并不明显,反映了胶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山地聚落的基本社会形态。

      旸谷山上的“三星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这些文物的发掘,也让旸谷山的历史魅力不仅仅停留在史书记载和传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