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八项措施!威海教育系统加强暑期疫情防控工作

2021-08-05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一、严密关注疫情防控形势

  目前,境外疫情仍处于高位流行态势,国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新变异病毒德尔塔具有传播能力强、病毒载量大、传播速度快、发病症状不典型等特点,疫情传播风险随时随地可能存在,防控压力持续增大。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秋季学期学校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方案、预案,坚持做好“人物同防、监测预警、重点管控、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五项重点工作,确保全市学校按时开学,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二、提前做好返校准备

  为确保全市中小学校(含中职、幼儿园)能够按照计划正常开学,全体师生员工非必要不离威,已离威尚在省内外中高风险区及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地级市的师生员工,除按照当地疫情管理要求执行,需在开学前21天返威,严格落实“社区+学校”双报备制度,返校时须提供开学前21天健康台账和核酸检测记录;其他低风险区人员需在开学前14天返威(高中段学校按学校通知返校时间提前14天返威),并做好开学前14天的健康台账。师生员工入校时凭“体温检测+健康码+行程码+14天健康台账”入校。

  三、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总体部署和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具体要求,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在“依法依规、知情、同意、自愿”前提下,组织全市分阶段分批次对符合条件的12岁—17岁学生、教职员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学生接种时要有监护人全程陪同,接种前须仔细阅读接种须知,并由监护人签字建档。

  四、严格做好人员管控

  抓好覆盖全员的健康监测和外出请假报备制度,准确掌握每名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外出行动轨迹,了解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做好安全防护教育,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不前往中高风险区,时刻保持高度防护意识。要密切关注仍在中高风险地区旅居的师生,提醒加强个人防护,减少外出,积极配合落实当地防疫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返程安全。

  五、加强校园管理

  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加强返校师生员工及外来人员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校外来访人员一律实行实名登记+体温检测+健康码、行程码“双码”入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天至少有一名学校领导在校带班值守,做好突发疫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执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假期安全平稳。各学校在开学前一周,要开展一次全方位、无死角的校园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提前做好各种物资储备,校园环境维护等各项准备工作。

  六、审慎举办各类活动

  各类会议、培训、活动尽量采取线上方式,减少线下人员聚集,确需举办的应报上级疫情防控部门备案,并制定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等活动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原则上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谁主办、谁负责”,控制活动时间和人员密度,严密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

  七、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严格落实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培训机构疫情防控的日常监管,所有师生出入办学场所应凭健康绿码、检测体温,要严格按要求做好健康登记、日常消杀、防护物资储备等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台账,掌握师生旅居经历和身体健康状况,重点做好外地来威学员的健康排查和管理,不得接收中高风险地区学员。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培训机构,要督促其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联合相关部门坚决查处。

  八、密切家校协同

  各学校要畅通家校沟通,告知家长传染病防控规定和要求,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指导家长培养、监督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孩子的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上报学校,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医院就诊,并及时把结果告知学校,不断完善家校协同的传染病防疫管理模式。(来源:威海教育)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谭立勇
编辑:张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