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搭桥”,产学研深度融合再“加码”

2021-08-05 编辑: 宋倩

      

      研发车间里,科技专家一拨接一拨地来;高校、科研院所“直通车”不时开进园区……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感受到,科技帮扶的力度越来越大,研发的底气、动力更足了。

      “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这句话不是停留在口号上。今年,市科学技术协会聚焦中小企业科技帮扶,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精准对接,指导企业入驻“科创中国”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打法”,让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

      上个月,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协同创新、赋能智造”全省企业行活动在我市举行。由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科学院、省自动化学会专家一行10人组成的“智囊团”来到我市,为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装备技术等融合应用领域企业提供科研帮扶。会上,学会与文登海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学会专家将为海府水产食品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制定可行性方案。

      海府水产并非个例。上半年,市科协已经促成5家企业与省级学会、科研院所等牵手合作,其中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共建科研基地等方式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海马养殖等多个关键技术突破,预计年内成果转化产值可达5000万元,企业利润将实现近5倍增长。

      上半年,省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省级协同创新基地成功“落户”我市。针对企业需求,结合生产实际,专家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为重汽(威海)商用车有限公司、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顺丰专用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润通橡胶有限公司、威海市三峰轮胎有限公司5家企业量身定制了8套具体方案,涉及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帮扶企业解决技术需求难题。

      为企业“牵线搭桥”力度不断加强,本地科技服务团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瞄准威海优势产业,市科协成立校企联合新型学会,组建市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会以及市复合材料学会,设立服务站9个,直接服务企业160余家。其中,在市级学会专家入企走访中,促成学会成员单位的微纳米气泡技术专利在顺达源等企业实现转化应用。

      聚焦全市中小企业这一层面,市科协开展“科创助力”行动,指导企业入驻科创中国和海外专利信息数据库。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成立专家服务团队,针对性指导入驻企业利用好平台,让企业最大程度受惠。目前,已有155家企业入驻,通过平台应用已产生新技术47项、新产品106个、新专利34个,大幅提升了企业科技实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萌 通讯员 王燕霞/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