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14时,户外温度直逼30℃,在G18荣乌高速双岛收费站,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龚庆庆和同事在烈日下登记入威车辆人员信息。白班一站就是8个小时,引导、核查、登记……日均车流量5000多辆,日均检查1万余人次,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们身上的警服早已湿透。
近期,国内多个地区相继出现本土疫情,我市外防输入的压力持续增大,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8月5日晚8时开始,双岛收费站开始设置联合防疫卡口,抽调警力配合交通、卫健等部门严守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三班两运转的勤务模式,确保全天24小时“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守护好威海的“西大门”。
8日是龚庆庆连续在岗的第三天,白班8个小时、夜班16个小时,他与来自市公安局环翠分局特巡警大队的警员们一起,按照各自分工做好人员检查、登记以及中高风险区来威车辆人员管控、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坚决阻断风险隐患。
“高速卡口全天车流不停,24小时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马虎不得。”说着,龚庆庆指挥引导一辆外来入威车辆进行停车、登记。这样一个流程,龚庆庆每天需要重复上百次,连续两天的高温天气,让龚庆庆的胳膊晒得黑红,汗湿的警服更是没有干的时候。
同样坚守在卡口的民警还有很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第四大队的民警辅警全员上岗,在国道G228、新城岗两处卡口,日均排查烟台方向来车2300余辆;市公安局环翠分局特巡警大队刚刚入职8个月的24岁民警张雪超,主动请缨,站在卡口值守一线……他们每天坚守在全市各交通场站卡口、公路卡口,严管进出通道,织密交通保障防控网络。
“您好,我们是威海市公安局,请问您最近去过……”不仅是一线卡口执勤的民警,连续几日,市公安局大数据工作专班大厅始终灯火通明,通话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大家加快速度,开展排查随访工作。
通过“大数据比对+人工回访”,他们通宵达旦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重点人员进行随访与数据分析,为全市流调溯源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多打一个电话,市民就减少一分风险。”正如市公安局高区分局出入境大队辅警王铭浩所说,自8月4日开始,他已经打了400多通随访电话。此前,他刚在初村卡点执勤负伤,左脚合并性骨折,医生建议在家休息三个月。脚伤未愈,王铭浩便主动请缨,到单位处理各种随访数据。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他们是日夜兼程的卡口值守者,他们是争分夺秒的流调溯源者,眼下,全体公安民警正战斗在防疫的最前沿、工作在防控的第一线,有力筑牢威海防疫阻击阵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萌/文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