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出现多点散发疫情,我市面临的防控压力持续增大。8月7日,记者走访威海市立医院、环翠区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核酸采样点,看到市民们全程佩戴口罩,站立间隔一米以上距离有序排队,医务人员、志愿者们正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市民提供服务。
采样人员:
身披“战袍”就是身披责任和使命
穿着防护服,戴着头套、口罩、防护镜、手套、脚套……记者采访发现,这是参与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标配。
8月7日下午5时10分,在威海市立医院核酸检采样点,儿科护士李贝贝结束当天的采样后脱下防护服。一名同事看着她满脸的红痘痘,关切地问她“还痒不痒”。“有点痒,我这就去皮肤科再开点口服药。”李贝贝笑着回应。
原来,李贝贝每天都要穿防护服采样,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将她的脸捂出密密麻麻的红痘痘,痒得挠心。由于涂抹外用药耽误工作,她每天服口服药治疗。对此,李贝贝这样说:“眼下是关键时期,我们的工作要求必须防护到位,这是对所有人负责,至于个人身体上的些许不适,可以忽略。”
8月5日上班路上,威海市立医院创伤骨科副护士长李金玲被直接调到核酸采样现场,因有过援鄂经历,她负责在现场沟通协调工作。“最近‘愿检尽检’人员核酸检测的需求增加,我们早上7时30分正式开始核酸采样,中午开设中午班,直至下午5点才结束。”李金玲说,所有采样人员进入采样室后心无旁骛,一心想着让每个来的人尽快完成采样。因为防护装备不能随便穿脱,大家为减少麻烦,大热的天坚持少喝水。每当遇到人流高峰期,采样人员要等这段结束了才能歇下来,那时全身都累得僵硬了。“我们辛苦一点,百姓就更放心一点。”李金玲说。
8月7日下午3时40分,环翠区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点内,53岁的采样人员王连存用手辅助,艰难地脱下防护服。之前的一次交通事故使得王连存的左脚受伤,长时间的坐姿、站立都会让脚使不上劲儿。“去年开始,我就负责中心的核酸采样工作,有经验,关键时刻老同志要一个顶俩。”额头、脸颊上的勒痕,让同事眼中的老大哥多了一份别样的帅气。“我们身披这身衣服,就是身披责任和使命。”王连存说。
环翠区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韩磊负责入户采样,她说,全副武装地来回奔波,只为尽快完成核酸采样、检测,有效阻断传染源,为居民营造安全放心、健康有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在核酸采样工作中,还有很多“机动部队”,这些医务人员需要全副武装入住户、下工地……
泡到发白的双手、湿得能拧出水的衣裤、背后结出的盐渍、脸上深深的勒痕……这些共同勾勒出了威海可敬医务人员的群像。
志愿者:
能为大家服务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医务人员忙着进行核酸采样工作的同时,还有一群年轻的身影奔在维持采样秩序、解答市民的疑问……他们就是可爱的青年志愿者。
8月6日,环翠区卫生健康局发布了一则关于招募50名医学志愿者的通告,志愿者需前往环翠区9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检分诊、疫苗接种登记等基础工作。休假在家的21岁山东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刘梦琦赶紧报了名。在采样点,她协助市民下载“爱山东”App、登记个人信息。“大家的疫情防护意识很高,有些爷爷奶奶看我年纪小就来志愿服务,热情地表扬我。”刘梦琦说,能为大家服务,让她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家里人特别支持,我70多岁的姥爷还说要不是年龄超标,他也想来做志愿服务。”志愿者江晓涵说,她从滨州医学院毕业,最近正在等入职考试成绩,听说招医学志愿者,她就报了名,到社区核酸采样点参加志愿服务。江晓涵说,她学的是护理专业,能为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在疫情中接受考验,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历练。
许盼盼是青岛人,在威海定居,为参与此次志愿服务,她特意将婆婆接过来帮助照顾年幼的孩子。“我曾经做过6年的护理工作,能用专业知识为更多的人服务,我觉得非常值得。”8月7日11时30分,在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点,志愿者许盼盼在午休时脱下蓝色医务服,里面的衣服已湿透大半。
◆相关提醒:
勤洗手多通风等良好习惯要保持
威海市立医院工作人员提醒,当前,市民非必要尽量不要到医院就诊,可以采取一些互联网医院或者线上医院的方式来进行问诊和救治。如必须到医院就诊,需要遵守医院疫情防控的要求,进行网上预约,并按预约时段诊疗,向预检分诊人员如实告知个人接触史、旅居史和活动史。
环翠区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提醒,在核酸采样点和疫苗接种点现场,市民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保持一米线距离,注意排队。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勤洗手、多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进出公共场所时要遵守防疫要求,自觉测温亮码,全程佩戴口罩。虽然,德尔塔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但依然可防可控,市民不需要紧张。(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玉婷/文 王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