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文明,百姓更幸福。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高新区怡园精准把握“精致”与“幸福”的深刻内涵,用足绣花功夫加快文明创建,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推动从城的精致向人的文明发展,从城的精致向人的幸福迈进。
15分钟生活圈(变体)“一站式”服务“圈”出幸福感
自从入了夏,家住西文化生活小区的居民李雪平和孙女的早餐就“挪”了地方。基本每天7时许,她都会带着小孙女来到社区食堂,尽享美味早餐。“自从有了社区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这里饭菜花样多还实惠,我和孙女俩用不了10元钱,非常方便省心。”李雪平笑着说。

吃完早饭,李雪平会带着孙女到滨州街社区服务中心,画画、阅读、打球,到了傍晚,她们又到初心广场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
“自从老旧小区改造后,社区服务中心里啥都有,小区周边各种商铺、小学、幼儿园、诊所也都不远,大家不用出社区,日常生活所有事情都解决了。”李雪平说。
李雪平生活的变化,诠释出了怡园街道“15分钟生活圈”的真实情况。如今,以15分钟为“时间标尺”划定的“生活圈”正在怡园街道24个社区加速构建。生活圈,不仅串起了百姓的日常衣食住行,更“圈”出了居民的幸福感。
14家社会组织(变体)“菜单式”服务释放“乘数效应”
银河社工联合寨北社区开了亲子读书会,让孩子们知道了如何“文明养犬”;微泉社工在钦安社区举行“亲子共绘环保长卷”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让居民学会了垃圾分类……近日,怡园街道依托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入驻服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让志愿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构筑起一条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社会组织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推动城的文明向人的文明转变,怡园街道本着为民惠民利民的创建原则,探索居民“点菜”、社会组织“做菜”的菜单式服务模式,打造了免费托管“4点半乐园”、红心服务康乐社区等一批特色惠民服务项目,实现点对点式高效志愿服务,服务效应成倍释放。
社会组织力量的注入,扩大了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激发了文明创建活力。据了解,怡园街道目前共引进落实社会组织14家,举办各种活动70余场,参与人数近1300余人,向社区输送志愿者155人次。
儿童友好型社区(变体)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
槐云社区是怡园街道儿童友好型社区示范点。这里聚集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高新区舞蹈协会等社会组织、民间团体,融汇了医疗、教育、音乐等专业人才力量参与社区服务。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将喝完的水瓶、用完的塑料袋等回收加工创作,那就不仅给了旧物第二次生命,更是为保护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近日,在槐云社区,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创意课。
“此次活动,能够让孩子们熟悉、了解社区工作,培养‘主人公’意识,更好地推动了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槐云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针对社区妇女儿童,槐云社区开设了“四点半课堂”“读书角”“舞动空间”“邻里好声音”等功能室,今年先后举办家长课堂、亲子读书会、亲子手工等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600人次,举办广场舞培训2期90余人次。
将儿童友好型社区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从“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四个方面整合社区优势资源,开展涵盖文化、教育、健康、安全等多维度普惠性服务,是怡园街道的一项民心工程,更是文明创建的应有之义,引发了实实在在的“文明之变”,兑现了一个又一个“幸福承诺”,稳稳托举起了百姓摸得着的幸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仲艳楠/文 怡园街道供图)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