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运,来威人员数量增多。相关部门如何进行科学布防,织密交通防疫网?8月9日,记者探访客运中心、高速公路收费站、公交车,看我市如何守好交通防疫线。
客运中心:双码查验排查潜在风险
9日下午2时20分,上海虹桥—威海的动车到站,乘客们纷纷走出出站口,防疫人员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大厅广播时刻提醒:“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提前准备好安全码、行程码”。
“面对紧张的防控形势,我们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制,全面统筹协调客运中心威海站、威海北站疫情防控工作,从‘战暑运’无缝衔接到‘战疫情’。”威海交通场站管理有限公司客运中心主任、威海站站长于国宾说。
与以往相比,此次“应战”迅速推行“健康码、行程码”双码查验,准确排查出中高风险区来威旅客。于国宾介绍说,目前,客运中心威海站防疫卡口重新调整了“中高风险区来威通道、高温旅客专用通道、双码查验通道、身份证查验通道”“1米线”、留观区,增设了旅客暂留区和专用洗手间。每条通道上安排两位防疫人员进行双码查验,还安排专人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旅客进行服务,目的就是防止人员聚集,确保旅客快速通行。
卡口防疫、全面消杀、后勤保障,客运中心威海站全员下沉一线。“我们将不断升级防控措施,保障旅客的安全出行。”于国宾说。
“您好,请出示您的双码和身份证。”在威海北站测温区,多了一台黑科技设备——身份证智能人证核验终端,威海北站站前派出所的警察正在为每一位到达乘客核验身份信息。“我们在现场采集旅客数据,纳入后台数据库,一旦有问题可以及时追踪。”北站站前派出所所长孙忠威介绍说。
防输入,保安全与保畅通并重。公安部门积极靠前,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前哨关卡和重要屏障。“我们将坚持24小时执勤,按照上级要求,强化对国内重点地区来威人员排查管理,切实防范人员流动的潜在风险,做到不漏一人。”孙忠威说。
高速收费站:累计检查车辆13420辆
在威海高速收费站前,疫情检查站的引导牌格外醒目,几位高速交警反复挥动手势,拦住每一辆入威车辆。
“我们会对车上人员逐一查看是否佩戴口罩,检查健康码、通行码,同时测量体温,对体温异常者进行留观。”临港区交通防控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联合医护人员,重点做好省内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威人员的检查工作,对未做核酸检测的人员统一进行登记,进行核酸检测,通知前往社区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及时回传核酸检测结果。”
疫情检查站周边一天进行三次消毒工作,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疫情检查站工作人员全体接种疫苗,工作时穿好隔离衣等防护装备,强化人员管理和知识培训,严格做好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严防发生感染。
在G18荣乌高速双岛收费站,同样是紧张有序的场景。在环翠区交通事务发展中心的牵头组织下,由70名区直机关干部志愿者、20名高速交警和6名公安特巡警以及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守关”,切实加快交通卡口分检速度,做到车辆分组错开、有节奏放行,确保现场有序稳定。
顶烈日、战高温,尽管环境恶劣,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参与到一线防疫值守工作。截至9日14时,当天检查车辆3204辆,累计13420辆,检查人员8010人,累计34012人,未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引导做核酸检测人员236人,累计检测837人。
公交公司:“大数据”调节公交车数量
“各位乘客,请戴好口罩……”9日下午2时,在K1公交车内,司机循环进行语音播报,提醒乘客戴好口罩,注意防护。“现在口罩已经成为乘客‘标配’,因为天气太热,有的人佩戴不规范,每当发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进行语音提醒。”K1公交车司机介绍说。
不仅对口罩“监控”严,记者注意到,司机还提醒每位乘客使用消毒液,“扶手等重点部位光靠我们消毒是不够的,每辆公交的收银柜都配备了免洗消毒液,希望乘客主动对双手消毒,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威海公交集团除了在常态化防控上“较真”,还运用“大数据”升级各项防控措施。“我们利用公交数据平台动态分析客流情况,对实载率过高的线路及时发放加班车。”威海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加强疫情防控,他们科学管控,筑牢公交运营安全屏障,为市民安全健康出行保驾护航。
威海公交集团积极做好人员监测防护,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截至目前,我们有3100名职工接种疫苗。我们还要求司乘人员、工作人员每日上岗前检测1次体温,必须佩戴口罩上岗;行车中严格督导乘客规范佩戴口罩,乘客口罩佩戴率要求达到100%。”威海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威海公交集团迅速落实交通运输部疫情防控操作指南最新要求,所有运营车辆执行一日一消毒、一趟一通风的标准。公交车每日出车前或收车后进行1次深度清洁消毒,运行中及时通风,部分主干线路和途经交通枢纽的站点每趟次对座椅、扶手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市区所有公交枢纽站站务室、候车区、发车区,在每日深度清洁消毒1次的基础上,适时增加消毒频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贾文娟 实习记者 戴云伟/文 刘志鹏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