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外卖“无接触配送”、冷链源头可追溯,威海餐饮行业严把“入口关”

2021-08-11 编辑: 宋倩

      8月9日、10日两天,记者实地探访我市餐饮外卖行业,了解他们面对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如何严把“入口关”。

      推广“公勺”“公筷”制

      8月9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抱海大酒店。“麻烦您出示一下14天的行程码。”刚进酒店大厅,工作人员就要求记者出示健康码以及14天的行程码。

      “现在进入酒店需要验证‘两码’,即健康码和行程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抱海大酒店保安部经理张龙海表示,酒店门口专设迎宾人员,在最靠近门口的地方提醒客人准备好健康码、戴好口罩,稍微靠里的位置有机器测量体温,保证客人迅速通过,不在门口聚集。

      记者看到,酒店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消毒洗手液,免费给客人行李、手部消毒。“酒店每天执行三次彻底消毒,像电梯、房卡这些高频接触的设施物品要随时消毒。”张龙海介绍。

      在酒店的餐饮区,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当天的新鲜食材。“我们酒店是山东省首批分餐制示范单位。”张龙海介绍,酒店积极倡导“使用公筷 健康大家”的新习惯,以规范化的公筷、公勺、公夹为分餐制“标配”工具,切实防范“私筷入口再入盘”的交叉感染隐患。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间包间。除了基本的餐具之外,每个人的座位前面还摆放有一双公筷和一把公勺。“为了确保大家不把公筷和私筷弄混,我们专门定制了一批特殊的公筷,颜色和平时使用的不一样。”张龙海说,每一道菜品上桌的时候,会在餐品上放置公勺或者公架,方便取餐。

      外卖行业倡导“无接触配送”

      “白抹布擦拭餐箱内侧,黄抹布擦拭餐箱外侧。”8月10日上午10时,美团外卖威海长峰站站点的例行早会上,口令一出,站长孙桂林拿着盛有酒精的喷壶挨个餐箱喷洒,骑手们仔细擦拭面前的餐箱。

      “每天早会上,全体人员都要进行餐箱消毒,对站点我们也要全面消毒。”孙桂林表示,外卖平台对骑手的健康监测和消毒管理更加严格,平台会监督骑手完成健康申报、站点上传消毒视频后,才能接单。

      孙桂林说罢,便拿起手机展示——在当天上传的消毒视频中,工作人员要用语音说出消毒的时间和场所。骑手的健康申报页面上,显示当日身体状况、体温、健康码、消毒操作四项内容。

      记者了解到,在骑手送餐过程中,平台要求尽量做到“无接触配送”。10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跟随外卖小哥孙杰到蓝星大厦送餐。“您好,您的餐品给您放到门卫处。”孙杰与订餐者联系后将餐品放置到指定取餐点。点外卖的刘先生随即去取餐点拿到了自己的餐品,全程外卖小哥与订餐者没有任何接触。

      2020年初,不少商家和外卖平台推出了“无接触配送”。“这种配送方式可以避免骑手与用户近距离接触引起交叉感染。”孙桂林补充道,用户应该在打开外包装后、接触食品前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他们还要求外卖骑手在与人近距离接触时,例如到店内取餐、电梯内、面对面送餐时,必须戴好口罩。

      食品冷链源头可追溯

      8月10日上午,记者跟随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前往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和餐饮场所进行检查。

      “您好,麻烦出示一下检验检疫证、货品清单、供货商的资质证明。”进入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后,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鞠新红向水产品和肉类经销商索要有关产品的进货查验手续。鞠新红还询问经销商是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核酸检测等,经销商一一回复并出示自己的健康码接受检查。

      “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水产品,一定要将产地名称信息在醒目的地方进行公示;保留好‘山东冷链’系统的出仓证明,以便随时检查和追溯。”鞠新红介绍,从现场检查情况看,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各类票证齐全,符合食品冷链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食品冷链源头均可追溯。

      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旁边有一间屋子,挂着“水产市场防疫检测室”的牌子,威海海翔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兰仁杰说:“这是做核酸检测采样用的。现在我们按照规定,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每7天做一次核酸检测。”

      当天,工作人员还来到花园中路一家饭店,检查进口食材购货票据、供应商资质以及入境报关相关单据。随后,执法人员对该饭店的冷藏冷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了细致检查,并认真核对相关产品索证索票情况。

      鞠新红表示,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餐饮环节冷链食品监管,以进口冷冻畜禽肉、水产品和其他冷冻食品为重点,针对其来源、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检查,筑牢餐饮环节防控屏障,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 实习记者 刘鹏雪/文 刘志鹏 实习记者 刘鹏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