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于国宾:“脚不着地”的流动岗

2021-08-11 编辑: 仲鹤

8月9日早上6:30,于国宾的手机响了,他赶紧接电话,几乎忙到“脚不着地”的一天这就开始了。

于国宾,威海交通场站管理有限公司客运中心主任、威海站站长。作为全市人流量最大的交通窗口负责人,眼下,他脑中那根一直绷着的疫情防控弦,又死死地拧紧了。

下午2:00,记者见到于国宾时,他穿着一身严密的防护服站在威海站出站口,又一次叮嘱卡口防疫人员“一定要细之又细做好排查”。

2:20,由上海虹桥发至威海站的列车准时到站,旅客们陆陆续续走向出站口。

“感谢配合,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通行码,保持一米间距。”“您通行记录有中高风险地区记录,请到这边暂留区进行登记排查。”……身份排查工作一切有序进行着。

20多分钟过去,在查验完最后一名出站旅客的身份信息后,于国宾退了出来,回到出站口旁边临时设置的办公室。他脱下了防护服,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流,眼镜上都是汗水,全身衣服也湿透。

于国宾告诉记者,作为枢纽站的负责人,面对疫情防控,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管理、部署、沟通、协调、处置突发。可说到具体工作运转,可不是那么绝对,遇到特殊情况,哪个卡口人手不足了,说冲就得冲上去。

“现在这种防疫下的工作状态,要说定义一个岗位,那我就是流动岗。”于国宾说。

这个“流动岗”职责太多了,干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话务岗”。基本每天早上6点,于国宾的手机就开始工作,电话一个接一个,到凌晨一两点很正常,每天电话量都在上百个。于国宾说,这些电话他用上、下、左、右进行了归类总结。上,接听各类命令部署;下,进行传达安排;左,对接各区市驻站防疫组;右,衔接铁路、公交、出租等单位部门。

“后勤岗”。在离威海站出站口十几米的地方,是车站设置的中高风险区来威暂留区,在那里,各区市驻站防疫组防疫人员在坚守。“这里也是要我们来做所有的后勤供应。”于国宾说,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得保障到位。

“消杀岗”。每天车站的消杀,于国宾至少要全程跟着消杀防疫人员走上两遍。他告诉记者,目前,在保障站内全面消杀的同时,还增加了出站口、专用通道、旅客暂留区、专用洗手间等重点区域的消杀频次。由于站内不同部位消杀时使用的消毒液浓度不同,每次都会拿着检测试纸,对消毒液进行抽检。

“守门岗”。其实,于国宾也有固定的时间岗。每天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9点和11点,这几个时间点,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守在出站口处。他说,这几个时间段,到站车次多,客流量大,自己必须要盯在现场,随时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严密的疫情防控,对于国宾和威海站所有一直坚守防疫卡口的防疫人员来说都是一次再冲锋。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威海站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周密,忙而不乱,每名防疫人员都认真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配合默契。

作为威海站的“大家长”,于国宾最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要严阵以待,严防死守,要对得起之前努力取得的一切成果。”

疫情防控,没有超级英雄,正是一个个像于国宾这样的“战士”坚守在一线,形成合力,共同守护着一个个关口。

从7月31日那天起,于国宾就再也没回过一趟距离单位只有10分钟车程的家。哪怕是抽空回家看一看两个年幼的孩子,时间对他来说都很“奢侈”。

在单位,于国宾以往的办公室变成了宿舍,出站口则成了最忙碌的办公室。

于国宾说,疫情防控面前,威海站所有防疫人员没有一人退缩,他们会尽职尽责守护着这个出口。(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仲艳楠/文 姚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