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老故事》,带您了解曾经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那些事。
上回咱们说到有一年胶东大旱,庄稼歉收,年关将至,杨玉相面对上门讨年薪的老雇工,着实犯了难。他明白老雇工家上有二老,下有妻小,要靠工钱养家糊口。这可怎么办好呢?
突然,他灵机一动,抱歉地对老雇工说:“老朽实在无力付你工钱,赠你一副对联吧。”说话间,一副对联挥笔而就。老雇工心想“平日杨家待我不薄,现今杨家经济拮据却也是实情。也可能外面还有人欠他呢,他也不好意思要。”
末了,杨玉相对老雇工说,你拿着这副对联赶路吧,这副对联绝对够你回老家的了。至于工钱呢,我先欠着你的,等到来年咱们一起算账。你在路上饿了,就把包袱解开,自然会有人免你饭钱。
无奈之下,老雇工接过了对联,扫兴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他虽然不明白老东家话的意思,但也只好按照东家说的去做。赶路赶到临近中午,雇工口渴难耐,路过一路边酒店,进店讨水喝,看到其他客人在大口吃饭,雇工更感到饥肠辘辘,忽然想起老东家说的,路上饿了,就把包袱打开的话,于是将信将疑地把对联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假装端详,此时酒馆老板凑了过来,好奇地瞪大眼睛问:“老哥,你这对联是哪里来的呀?”
雇工就将来龙去脉和盘托出,这酒馆老板一听脸上瞬间笑开了花,说:“老哥,这副对联给我吧,我给你钱!”
这老雇工不识字,更不了解东家的字有多值钱。这些字在他手里不过是废纸一张,生火都不够使,一听酒馆老板给他钱换字,高兴地合不拢嘴,立马应声到:“好,好。”
说着,酒馆老板立即叫店小二从后屋搬出盛银箱子,数点了二十两银子交给老雇工。这老雇工哪料到酒馆老板会给他这么多钱啊,不禁傻眼了,20两银子啊,他一年的工钱都没有这么多啊!
这个字原来这么值钱啊!以前是误会老东家了,老雇工开心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他才晓得东家杨玉相的心意。
可惜杨玉相的书法真品,我们不太容易看到了。虽然看不到真迹,但好在他还为我们留下了《观我堂诗集文集》。从这本诗文集里,我们或许能够窥一斑见全豹,了解老先生的文采和人品。
据史料记载,1932年,杨玉相92岁寿终正寝,老先生是在路上走着走着就跪在那里,离开了人世。
他的后人说杨玉详走得很安详,没有遗憾。可是细想一下,在清朝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正直如他,能真的没有遗憾吗?
每一个隐居的隐士,有几个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心里都揣着整个国家的安危兴旺,他们的归隐,是一种心态,一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态,他们用特殊的方式,书写了别样的人生。杨玉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好了,《威海的陶渊明——杨玉相》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威海老故事》我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