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各个社区,网格员和网格协管员们作为距离群众最近的工作人员,默默坚守工作岗位,切实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为守护社区家园、织密疫情防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离群众最近,就得事事上心”
8月15日,文登区环山街道兴隆社区网格员王燕的心里总算放下了一块石头——网格内最后一名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在当天结束了监测,全社区没有出现一例确诊患者。此时距离她知道网格内有从南京回来的居民,已经过去了25天。
“王姐,我昨天刚从南京禄口机场回来,咱们这边有什么疫情防控要求吗?”7月21日上午8时,王燕接到了网格内居民的一条消息。
7月20日,南京发布了禄口机场检出9例阳性标本的消息。听到自己网格内有从南京禄口机场回来的人员,凭着前期疫情防控工作积累的经验,她瞬间感到事态的严重。她劝导居民暂时在家隔离,并第一时间向街道汇报情况。
很快,我市发布疫情防控措施,王燕立即向从南京返回的居民传达需要集中隔离的要求。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该居民有一个处在哺乳期的孩子,丈夫不在身边,若是集中隔离便会导致孩子无人照顾。王燕安抚这名居民的情绪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向上级反映。在她的多方联系下,最终申请这名居民带着孩子一同集中隔离。
与此同时,摸排调查相继开始,王燕所负责的网格内共有居民436户,时间紧、任务重,王燕对着电话微信联系表逐一询问调查。
在王燕的微信里,社区网格内的居民好友已经超过300人,从早上6时忙到晚上10时多,她的手机没安静过,接连不断收到询问的信息,“从日本回来,已经在广州隔离14天,还需要再隔离吗?”“7月10日去了张家界,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需要做核酸检测吗?”“最近在吃药还能打疫苗吗?”……面对一条条询问消息,王燕耐心解答,自己不清楚就向街道咨询后再做传达,保证让每一位居民都没有疑虑。“有时候稍微不看手机,微信上面便显示出几十条未查看信息。”王燕说。
三天的时间,王燕对网格内所有居民进行了一遍摸排。她将一条条信息分类归档,按照不同情况通知居民下一步需要进行的工作,让所有防控工作有条不紊迅速完成。
没等王燕歇下来,烟台出现疫情,防疫工作紧张程度再上一个台阶。“得到消息后,我们又对居民摸排一遍,结果显示,我自己的网格中,近期便有近40人去过烟台。”王燕介绍,对于这些居民,社区第一时间安排进行核酸检测。
检测期间下起了大雨,王燕也在现场全程陪同,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整理、维持秩序。从中午忙碌到凌晨,第二天天还没亮,又投入到新一轮“战斗”中。全员核酸检测全部完成,无一人感染,王燕这才松了口气。
眼下,王燕的工作仍不轻松,“现在重点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尽早做到全民接种疫苗。”在王燕的备忘录上,记录着网格内所有居民的疫苗接种情况,没有接种的,她就坚持劝导,接种过第一针的,她也记上时间,准时提醒再次接种。家人心疼她的忙碌,她自己却说:“群众的事无小事,网格员是离群众最近的人,得事事上心。”
社区防疫岗上的“夫妻档”
“留观时间到了?没问题在这儿签上名字就行。”8月15日早上8时,经开区西苑街道曲阜万鑫社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内,网格协管员芦英正在引导留观结束的接种者签字确认。距离她不远处,志愿者宫志建也忙个不停,协助一个接一个接种者填写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夫妻两人一前一后打着配合。
在曲阜万鑫社区,人人都知道芦英和宫志建是一对“夫妻档”。去年春节期间,两人就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轮换负责曲阜万鑫社区翡翠城B区西门岗12小时卡点登记工作,一坚持就是两个月。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芦英又再次投入到信息摸排、发放宣传单等工作中。
今年4月,夫妻二人再次主动“上岗”,在疫苗接种现场担起扫码登记、协助填表、人员引导、签字确认等工作。“防疫是全社会的大事,医护人员们不怕苦不怕累坚守岗位,我们做这点不算什么。”芦英笑着摆摆手。
说起志愿服务,芦英是宫志建的“前辈”。热心的芦英是一名网格协管员,为曲阜万鑫社区翡翠城B区398户居民家中的老年居民服务着大大小小的事情。辖区防疫工作检查时,芦英每天走街串巷,摸排了200余家企业、20多家“四小”场所、10余家教育机构,成了大家口中能干的“英姐”。
正是凭着对社区情况的了解,疫苗接种过程中,只要是社区年长的接种者遇到记不住手机号或是身份证号的情况,芦英总能第一时间联系上他们的家人或是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接种者的信息,这让社区居民在接种过程中顺利了不少。
看着妻子为防疫忙前忙后,宫志建也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当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宫志建已经协助300多名接种者填写信息。“最多的时候,一上午有近1000人,大家一个接一个,忙忙活活一上午就过去了,不觉着累。”宫志建说。除此之外,宫志建还在现场帮忙搭帐篷、搬运瓶装水等。芦英笑着打趣:“我们俩除了没去打针,其他的活基本都参与了。”
在夫妻两人的言传身教下,芦英15岁的儿子也在暑假假期做起了防疫志愿者。这段时间,每天早晨,一家三口总是早早就“到岗”,为防疫工作作准备。“在我们社区,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自从成为一名网格协管员,卢英每天都在做着看似不起眼、却让社区每个人都觉得温暖的小事——帮社区老人缝制纳凉衣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跑腿、帮助居家隔离的人代购……
今年7月,芦英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丈夫宫志建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生活上,两人互相扶持,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两人亦是并肩同行,为社区防疫等各项工作贡献着力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睢琼 孙柯/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