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三面环湖,一面依山,独具特色的民居掩映在山湖之间,恍若世外桃源。这个季节,许多村民屋前的葡萄架下,果香浮动,沁人心脾。
菜园子里,东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俊军正带领村民采摘鲜嫩的蔬菜,给暖心食堂增添菜肴。在刘俊军等村“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东岛刘家村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从“挠头村”一跃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小康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由前几年的几万元到现在突破100万元。
刘俊军是靠着怎样的“妙招”,将东岛刘家村彻底变了个样儿呢?
征信管理,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东岛刘家村的征信管理远近闻名,各地的学习观摩团络绎不绝。别看这里的征信管理体系搞得风生水起,可建设之初,却困难重重。
2018年6月,王连街道开展全域化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街道领导找到刘俊军,想要东岛刘家村作为试点,但刘俊军犯了愁。
原来,早在两年前,这里就试行过征信管理,但由于缺乏经验,成果自然不理想。刘俊军认为,上次失败了,这次又来,老百姓背后难免议论说“一天天净摆些花架子”。
第二次试点怎样才能让征信管理在村里落地生根,打消老百姓心中的疑虑?刘俊军认真总结上次失败经验,并系统学习起来,天天往街道信用办跑,怀里揣着一本笔记本,一坐就是半个月。本子记了一半,对于如何在村里开展信用管理,他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
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刘俊军制定了《东岛刘家村信用管理办法》,推行征信议事会制度,细化11大类、35条考核细则,量化200多项信息采集事项,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职责,制定相关奖励待遇,还印制“信用+村规民约+福利”宣传册,取消村民福利和免费农机服务,依据信用分数变福利为奖励。
刘俊军开会议事(左二)
“村南头长了些杂草,有工夫的都去拔一拔。”村里的大喇叭一招呼,不少村民都搬着板凳,拿着手锄,去空地上锄草。如今,在信用等级结果的应用和志愿精神的感召下,东岛刘家村村民志愿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志愿服务队的身影。
刘俊军还讲述了一件深感自豪的事——原先村里有4名保洁员,但随着村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村里的环境卫生由30位志愿者划片区分管,保洁员的岗位顺势取消了,村子反而更干净了,每年还省下了4万多元的保洁费。
硬化村内道路、拆除违章建筑、修葺沟渠……现如今,村里形成了一种新风气——但凡是村集体的活儿,人人抢着干。刘俊军掰着手指头算,靠着志愿服务,村里节省义务工支出就达20多万元。
开办暖心食堂,孤寡老人有地儿吃饭
村里义务工支出省下来的这笔钱,用在哪里,怎么用?刘俊军心里有个清单。
“当然要回馈给村民!”考虑到村里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村委研究决定,打造一个“暖心食堂”,让上了年纪的、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有地儿吃饭。
缺厨师怎么办?微信群里喊一喊,当天就有30多名志愿者赶来报名。“谁都有老的一天,以后我们老了也来这里吃饭。”美厨娘志愿服务队就此成立。
没有米、面、油、菜怎么办?老百姓推着小推车一车车往食堂里送,当地企业开着大卡车一车车来捐。村里还开辟了“爱心农场”,种上黄瓜、茭瓜、西瓜……老人吃不完,还能回馈一部分给爱心企业。
2018年11月,暖心食堂正式开业,村里75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以及无人照顾的重度残疾人都可来这里吃上一餐热饭。遇上腿脚不便、下雨天,志愿者还会把热饭送上门。老人过生日,刘俊军还要自费为老人买上个蛋糕,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暖心食堂运行至今,不知不觉两年多过去了,不但没花村集体一分钱,账上还有两万多元。
刘俊军开办暖心食堂,可谓是一桩创举。现如今,暖心食堂经验做法在荣成市全面推广,目前荣成已建成463家暖心食堂,覆盖60%的村居,发动3万多名志愿者,为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饭,切实解决了他们“一餐热饭”问题。
刘俊军2007年上任东岛刘家村村委会主任,2011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4年过去了,在刘俊军的带领下,东岛刘家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常年在地里干农活的刘俊军被晒得黑黢黢的。他说:“我是党员,也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是村里长大的孩子,当上这个村支书就是为了给大家办实事,过上好日子。”(Hi威海客户端记者 陈甜甜/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