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军政双强 血洒崤山——山东纵队五旅十五团政委雨晴

2021-08-17 编辑: 宋倩

      

      2019年10月14日,老红军王奎先的儿子王飞虹一抵达烟台就急匆匆地奔赴招远,在烈士陵园祭拜崤山战斗上为掩护自己父亲而牺牲的一位英烈。这位烈士就是国家命名的著名抗日英烈、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五团政委雨晴。

      

雨晴

      国将不国 何以家为

      雨晴,原名于立晓,1918年2月生于山东省牟平县(现牟平区)上庄村。他有一个姐姐三个弟弟,雨晴的父亲于献廷靠经商致富,家庭生活温饱有余。

      雨晴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1932年考入烟台志孚中学。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北平东北中学。第二年秋,在东北中学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即参加东北军学兵队,西安事变后在东北军一二九旅六八五团做宣传工作。在此期间,雨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一天,上庄镇“德聚成”商号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世道这样乱,你就不该在外面惹乱子!”商号掌柜于献廷气愤地说。“我不知道什么叫‘乱子’!日本人在中国又烧又杀,我们眨眨眼就算惹‘乱子’,这样下去中国人都要成亡国奴了!”于献廷长子雨晴理直气壮地回答着父亲的责备。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出城抗击日军

      街坊邻居都疑惑了,一向安静而以“孝悌”治家著称的“德聚成”,父亲谦虚谨慎,儿子质朴忠厚,为什么父子俩忽然争吵起来呢?

      事情的原委是,卢沟桥畔的枪声—响,全国进入全面抗战。雨晴在北平党组织领导下,积极为抗战奔走。于献廷获知儿子的消息后,派商号二掌柜拿着亲笔信,专程到北平找雨晴,告诉家中有急事,叫他即刻回家。雨晴将情况报告了党组织,组织同意他回家乡筹集党的经费,继续宣传抗战。雨晴一回到家,父子俩就争论起来。

      父亲驳不倒儿子,就缓和了口气:“我只希望你读书上进。不读书,就是胡闹!那,不如回家经商种地!——我只希望你关心家事。”

      父亲的声音虽然低了八度,儿子却不愿意就此罢休:“鬼子占了东三省,又进攻平津,危及山东。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父亲勃然作色。可是,他心里不得不佩服儿子……

      1938年8月10日,雨晴没有向年迈的祖母告别,也没有向已经怀孕的妻子透露秘密,毅然离开家乡,冒雨奔向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并先后任连指导员和营教导员。

      博古通今 政工能手

      1940年8月,雨晴临危受命,到五旅十四团任政委。当时,十四团在“六一”扫荡中遭到严重挫折,政委和副团长阵亡,部队减员很大,困难问题较多。但五旅首长认为,政治工作是雨晴的老本行,他既有政治才能又有军事素养,有条件担负起这一重任。

      雨晴任连队指导员的时候,部队初建,成份复杂,多数是刚拿起枪杆子的农民和旧军队的军人,也有弃暗投明的黑道人物,打仗勇气有余,纪律性不足。为了把这样一些人转化成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坚强战士,雨晴学习红军的建军经验,把党组织扎根在基层,在整训中发现培养骨干党员,以党组织为核心,把全连战士都团结起来。

               

山东纵队五旅十四团在军政大检阅时的刺杀表演

      一次战斗结束时,一个战士冲上去刺死了一个举手投降的俘虏,指导员主张处分这个违纪的战士,连长不以为然。从这两种态度中,雨晴看到了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怎样使党的政策深入到干部、战士的头脑,认识政策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雨晴采取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教育形式——讲故事。他把干部、战士召集起来,先讲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接着他讲述了西安事变的故事。他亲身经历了轰动中外的西安事变,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最后他告诉战友们,干革命要讲究政策和策略,不能以自己的爱好与憎恶行事。他深情地说:“同志们!大家想一想,在西安事变中杀死蒋介石,确是大快入心的事,但是,能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吗?能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么?我们的头号敌人是日本侵略者,参加抗战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不讲政策,只顾一时痛快,乱砍乱杀,便没有人敢向我们靠拢,就不能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定要坚决执行政策啊!”

      

山东纵队五旅和五支队二团昆嵛山反顽斗争

      雨晴的话,感动着战士的心。刺杀俘虏的那个战士在讲评会上自觉地做了检讨,连长、指导员也作了自我批评。这种别开生面的教育形式使干部、战士增强了组织纪律性,提高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1940年10月中旬,雨晴和于得水团长奉命率十四团(两个营),从平度到东海地区进行反投降斗争。东海地区的反投降斗争,毙俘顽军3000余名,缴获土造轻机枪3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其它武器弹药一大宗。反投降胜利后,文登、牟平两县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了胶东抗日的大好形势。反投降斗争胜利后,于得水团长留任东海地区。雨晴政委率十四团又西上蓬黄掖,边休整边战斗,开辟大泽山根据地,牵制西线敌人,配合十三团和十五团进行榆山大会战。十四团东来时不足700人,西上时人枪都成倍地增长,成为胶东能攻善守的抗日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部队的成长,雨晴政委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力量。于得水曾夸奖说:雨晴政委虽然年轻,但他博古通今,很善于做战士的思想工作。

      身先士卒 血染疆场

      1941年7月,上级决定五旅十四团与十五团互换番号。1941年11月28日,雨晴率五旅十五团两个营,驻扎在招莱边区的烯山后、万福庄、犁埠村。早晨,忽然从唏山东麓传来密集的枪声。侦察员报告:莱阳顽固派王子绍部在那里抢粮,与地方部队发生激战。雨晴当机立断:十五团立即参战,消灭这股敌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一、三营立即投入战斗,抢占制高点;团直机关作预备队,相机支援。

      上午8时许,战斗打响。从激烈的枪炮声中,雨晴发现对手不是顽固派,而是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战斗结束得知,对手是莱阳城和马连庄据点的600余名日伪军。

      一营抢占崤山东塂北端,与来自莱阳的日伪军激战;三营冲到南马庄,与来自马连庄的敌人搏斗。战场上硝烟弥漫,子弹呼啸,炮声与手榴弹的爆火作声混成一片,日伪军发了疯似地抢占制高点。

      为了掌握战况和抓住瞬息万变的战机,雨晴不顾战友的劝阻,向前沿阵地冲去。“通讯员!传达各营:节省子弹,坚守阵地;命令预备队,补充到三营,马上投入战斗——迂回敌人侧后,动作要快,打得要狠!”通讯员复述着命令,飞快跑下山去。

      雨晴正在用心计算侧击部队到达的时间,突然,敌人的迫击炮群、重机枪弹一齐向一营阵地压来。北线日军又发起冲锋,一营阵地一度失守,团指挥阵地立即暴露在敌人面前。王奎先副团长刚要探身观察情况,雨晴一把将这位老红军按下,就在这一刹那,一颗罪恶的子弹穿过雨晴的侧胸。老红军安然无恙,雨晴倒在血泊之中。

      “政委!政委!”于云青连声呼喊着。可是,他再也听不到政委那亲切的话语声了。战斗胜利结束了,日伪军的猖狂进攻被击退,招莱边区人民免遭涂炭,地方武装安全地突出了重围。

            

招远革命烈士陵园里的雨晴烈士墓

      年仅23岁的雨晴烈士光辉的一生,是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一生。雨晴政委牺牲后,五旅政委高锦纯在悼念文章中说:“雨晴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干部,模范的共产党员,他为人民、为阶级忠贞坚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里。”(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