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信用“五进”走进171个单位,高新区擦亮“情·信”服务品牌

2021-08-18 编辑: 宋倩

      

      商家口碑好不好?门口扫码就知道!来到高新区吉林路,沿街商家不需要打广告:消费者只需扫扫门口张贴的“信维码”,就能知道商户所有的信用信息,这也成为商家招揽生意最好的招牌。

      消费者的“信维码”体验,源于高新区着力打造“诚信示范街区”。自“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将学习的关注点从市外转向市内,持续推进区域内信用体系建设,将无形的信用“可视化”呈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今年,信用体系建设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4个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回看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并不缺少亮点和典型,如何更好地发挥信用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应用?“拿来主义”是个好办法。

      “我们将兄弟市区已得到实践检验的好做法直接拿来,经过复制扩大和转化,把学来的‘真经’转化成为适用于区域治理的真招实招。”高新区经发局信用管理办公室主任徐永平介绍,以常态化开展“信用+志愿服务”为抓手,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推动信用“五进”工作开展,擦亮了区域社会治理的“情·信”服务品牌。

      社区和乡村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信用治理的重点区域。高新区将信用建设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建立起“美好生活·诚信相伴”常态化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星期六”“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引导党员干部和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环境打扫、卫生清洁、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增进感情交流,让信用成为联系基层群众情感的纽带。

      8月7日,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又一次忙活在了田和街道的大街小巷。通过社区招募等方式,田和街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活动,与社区干部一道进行疫情防控等工作。群众通过志愿活动获取信用积分,能在“信赢利”连锁红色信用超市中兑换心仪的礼物;干部在志愿活动中实现与群众近距离交流,与群众成为朋友。“情·信”服务品牌,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同时也解决了诸多过去解决不了或是解决不好的社会治理问题。

      在原有“信易游”“信易租”“信易借”“信易批”“信易贷”等应用场景基础上,高新区还将已有经验消化吸收,创新开发了“信易+”惠民应用场景。以吉林路为例,诚信示范街区的建设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方便诚信商家对信用等级高的消费者推出一系列“信易+”应用场景,商家依据消费者“海贝分”等级,在购衣、就餐、买药等多个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让利优惠,形成良性循环。

      在企业,高新区将信用元素注入公司经营管理,引导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爱职工子女、严格履行各类合同约定,打好与员工、供应商、客户的“感情牌”,增强员工责任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增强信用治理的实际效能,高新区还建立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台账,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载体,建立起舆论宣传、动态管理、修复提醒、事后回访等机制,先后3次以“挂号信”方式提醒、指导、督促84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让企业重塑信用,并安排资金600万元专门用于信用建设,确保“情·信”品牌建设取得实效。目前,包括机关、村居、企业、学校等在内的171个单位的信用建设已全面启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通讯员 孙楠/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