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牛牪犇!威海大哥“巡道”10年,每年5300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3圈

2021-08-21 编辑: 时英艳

在威海,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工作就是“行走”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身上背着沉重的工具箱

无论酷暑严寒风雨无阻

眼前所见只有漫漫长路

却是这样的人

默默地守护着铁路沿线

他们,是铁路巡道员

43岁的丛晓敏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威海市地方铁路管理局工务段

威海线路维修车间的一名巡道员

丛晓敏10年来每天20公里几乎未间断

这是一项注定了孤独而且艰苦的工作

而丛晓敏却甘之如饴

将每天的行走、弯腰、检修

看成一项光荣的事业

他说,因为有“我们”

路才顺畅,车才平安

拿好扳手、信号旗、响墩、

换界牌、挡板座、巡道员作业记录簿等巡道工具

每天早上六点五十左右

丛晓敏都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准备工作

然后等待出发

在车间主任给大家开完晨会后

他便背着十多斤重的巡道包

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沿着铁路

丛晓敏一路走走停停,仔细检查

巡视铁路,靠的是目测加检查

一旦发现轨道上有异物

或夹板螺栓有问题

必须马上检修

“看,这里的螺丝栓有些出来了。”

刚走出不远

丛晓敏一眼就发现了一颗松动的螺丝

这是多年工作练就的“火眼金睛”

正说着,他立马拿出扳手将螺丝固牢

后面20公里的往返路程中

这些弯腰、敲打、拧紧的动作

更是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在巡道员眼里

任何微小的隐患都留不得

他们肩负着一列列火车的行车安全

一车车乘客的生命安全

所以,巡道员的眼睛很“毒”

一眼望去,就能判断脚下的轨道有没有问题

此时

一辆从武汉开来的火车从他面前通过

丛晓敏举起了黄旗

示意司机前方路况正常

他的包里还有一面红色旗子

那是紧急状态下拦停火车用的

丛晓敏说他喜欢黄色,不喜欢红色

丛晓敏告诉记者

他巡道距离为桃威铁路117公里到127公里间

自己每天的轨迹就像钟摆一样

固定的20公里,固定的节奏

固定的琐碎流程

虽说自己检查的都是一些小问题

但为了避免大事故的发生

他必须把认真和细心坚持到底

他还记得

那是在2012年的一天

当他和同事巡到这个位置时

发现重点的高压线被雷电击断

线头落在了轨道上

而一辆从北京开来的列车即将向这边驶来

情况紧急,两个人分头行动

一人前去拦截火车,一人赶紧向单位报告

成功处置了这场意外

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巡道途中

丛晓敏遇到了一位寻找丢失猪仔的村民

丛晓敏告诉他前方没有看到要寻找的猪仔

并提醒他尽快离开铁路

而在他巡道的更多时候

只有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爬虫与他相伴

偶有一只鸟儿从他的头顶飞过

打破道路的宁静

上午9点

巡查至桃威铁路117公里牌处

另一名巡道员李学军也已到达

两人交换了换界牌

并在巡道员作业记录簿

相互签上名字

在铁路上的行走非常困难

枕木间60公分的间距

记者只能小碎步均匀步伐前行

而丛晓敏可以在枕木上健步如飞

可以说是练就了一身枕木间的“快走功”

练就这身本领的代价

是十年里磨坏的60双鞋

自从2011年干上了巡道员的工作

丛晓敏一天走下来

最难受的是两条腿和一双脚

基本每两个月就会磨坏一双鞋

      

记者算了一笔账

丛晓敏一年要走5300多公里

十年的时间

他的巡道里程可以围绕地球一圈还要多

疲惫时

丛晓敏趁着闲暇时间稍作休息

简单补充些水分和食物

很快又行动了起来

夏天雨水足,草木生长快

挡住了铁路边上的标识牌

丛晓敏要及时将其清理掉

以免妨碍火车司机的视线

最近的天气总是很闷热

汗水浸透了丛晓敏的工服

他需要不停地用毛巾擦着身上的汗水

有时高温难耐

感觉人快要中暑了

实在难受时就来点儿藿香正气水缓缓

汗水浸透了毛巾

便挤干后再接着擦

对巡道员来说

夏天遭罪,冬天同样也不舒坦

等到寒风裹挟着雪花

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冻得人直打冷颤

四季更替

丛晓敏在同一段铁路上

见证了春夏秋冬的不同风景

干着同样的工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他毫无怨言

每一趟火车的安全

到达背后都有着无数位像丛晓敏一样

兢兢业业、踏踏实实

做好自己手头工作的铁路工人们

正是这些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的默默付出

才保证了铁路的安全行驶

你们辛苦了!

巡道员的工作是靠双脚走出来的

铁路有多长,双脚就要走多远

巡道员的生活虽然简单枯燥

但他们恪尽职守

丛晓敏巡道十年

从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在枯燥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值得我们敬仰

      (Hi威海客户端记者刘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