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这就是山东 · 威海

这就是山东·威海|威海307名基层干部用行动书写为民服务高分“答卷”

2021-08-23 编辑: 宋倩

      走进山东味正品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加班生产一笔来自辽宁的订单。两年前,通过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临港区二队牵线,企业的调理腌料成功闯进东北市场。如今服务队虽已撤离,订单仍然源源不断。

      又何止是订单?两年来,307名“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成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基层一线“急难愁盼”问题,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发展指数”,交出一份名副其实的高分“答卷”。

      看,希望的种子在乡村大地萌芽。乡村振兴服务队累计走访调研2.1万余人次,办实事994件,引进特色产业项目58个,协调投入资金1.05亿元,一批群众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就此办成。

      听,深情的足音在企业车间回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累计到企业走访调研4800余次,协调申报项目450余个,资金2.37亿元,办实事1034件。高登旅游休闲用品董事长邱洪伟专门写来信感谢:“服务队架起了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为高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高位部署推进 精兵强将下基层上一线

      连续三轮考核获“优秀”等次——“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结束之际,荣成市荫子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王新阳“捧”回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给服务队两年来的实干画上圆满句号。

      唯有实干不负初心。省“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我市迅速落实会议精神,从各个部门单位抽调30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31支服务队,奔赴企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一线“赶考”。

      作为“监考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与服务队座谈交流,表示:“威海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市、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将靠前联络、靠前服务,为工作组、服务队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创造条件,齐心协力把省委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推动威海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语千钧重。两年来,这份“靠前联络、靠前服务”的承诺不变、力度不变。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市级工作专班,并制定下发《威海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服务队工作制度》,落实选派干部的生活补助、工作经费等待遇保障,真正成为服务队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

      在多角度、多维度保障下,服务队迅速找准自身定位,结合岗位工作,把党委政府的好政策送到一线,增强基层和企业发展的信心。

      700多页的《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件汇编》,是文登区米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掌中宝”。服务队队长纪敏说:“好政策,只有吃透,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红利。”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两年来,米山镇五个服务村铆着劲儿发展,集体经济收入最低的西下庄村摘掉后进薄弱村帽子,集体经济最好的东下庄村收入由50万元增长至240万元。

      好政策不能躺在抽屉里。针对7家企业的不同情况,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高新区二队梳理分类有关涉企政策,形成“一企一策明白册”,精准投放到相应企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队环翠区一队邀请专业人士,多次赴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临港区一队则自己吃透政策后,分组到企业进行解读……

      送政策不算完,对基层企业“用政策”遇到的难题,服务队也一揽子包办。为帮紫光科技园公司留住高层次人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队经开区一队送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政策,还尽己所能做好代办服务。环翠区羊亭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则利用上级政策扶持,为南郊村打造了一个300多亩的葡萄生态园。

      通过服务队实打实的宣传和解读,一份份政策有了温度,真正从抽屉里“种”在了田垄上、“飞”到了车间里。

      锤炼务实作风 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发展指数”

      联系群众要亲!省“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要求明确具体。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自然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好作风。

      不谋而合的是,继去年开展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之后,今年我市将干部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列入24个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身处服务企业群众最前沿,31支服务队都以好作风“提笔”作答。

      乳山市诸往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镇上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头扎进诸往镇分包村。随着脚下粘得泥土越来越多,服务队对情况也越清楚、思路越清晰:“镇上基础设施薄弱,但好在红色资源底蕴深厚,适宜开发旅游。”

      于是,一条“铁血丹心马石山,红色密营下石硼,世外桃源东尚山”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出炉,两年来接待游客近10万人。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今年,我市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作为“十四五”的首份“一号文件”。瞄准乡村振兴。服务队脚踏实地动脑筋、想办法,用求真务实的好作风,帮村子找到适合发展的振兴路子。

      高新区初村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盘活闲置农宅3700平方米,发展民宿等旅游配套项目,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临港区汪疃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帮着百姓卖鹅蛋,还让农家货搭上直播“顺风车”。祝家英村百姓祝旦朝说:“这样的好作风,我们稀罕!”

      面对“西洋参旅游”这个新名词,文登区张家产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扎实探索,为张家产镇带来西洋参特色餐厅、西洋参文化游路线,镇上名气大了,人气旺了,服务队又顺势引导村民办起了农家乐,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越写越大。

      乳山市夏村镇乡村振兴服务队考虑的,是怎样培育壮大服务村集体经济。闭门造不出“好车”。为此,服务队带着各村支部书记考察特色农业项目10多个,最终确定了光伏产业、养殖、蓝莓种植项目等5个集体产业扶持项目,这将为服务村集体年增收54万元。

      省派乳山市白沙滩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则扛起职责使命,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促膝长谈,带着问题跑市场、申资金,最终用两年时间,引进了15个帮扶项目。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高质量发展服务队在奔赴基层之前,就已定下了“铁律”——下真功夫,办实事、求实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不同场合明确指出,要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不动摇。得知城建集团一重大项目遇到梗阻,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多次深入建筑工地、群众家中,经常是一脚泥、一身汗,最终成功化解矛盾,确保5万平方米在建重点工程如期开工。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文登区一队在发现宏安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存在外包装效率低的问题后,进车间和企业干在一起,共同研发专利设备,实现生产效率提高300%。

      倾力纾困解难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下基层,服务队还有一个明确目的:奔着问题去,向着困难攻,用心用情解决好一线的“急难愁盼”问题。

      无花果产业,面临着“果子好吃保鲜难”的问题,该如何破解?经开区崮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让无花果开启了“接二连三”之旅:指导邵家庄村新上一套保鲜真空包装生产线,推广“无花果+”模式。如今,一条无花果产业链,从田间地头蔓延向四面八方。

      在一线了解群众需求,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大事”来办——在31支服务队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缺人才?甘肃、内蒙古、黑龙江、新疆……这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荣成市二队两年来的足迹,通过走遍四方“招贤纳士”,招揽到近700人在所服务企业上岗;文登区米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让6名年轻人有了返乡投资意向。

      缺技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高新区二队带领金丰电子叩开了复旦大学的大门,校企“联姻”研发出大功率LED照明灯;文登区界石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把果树疑难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拷贝到光盘里免费发放,让更多农民变成“土专家”“田秀才”。

 

      缺资金?当众音化学资金周转不开时,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文登区二队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多方共同努力争取到2000万元资金;面对做强“靠海吃海”这篇大文章,乳山市海阳所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帮企业争取资金630多万元,从此他们向海图强有了更强支点。

      缺订单?前不久,泓淋电力传来好消息,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经开区二队努力下,企业挤进了格力电器、TCL两家电器“大佬”的供应商名单,销售规模将呈几何式增长;为扩大企业订单量,南海新区小观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搭台子”,打造乡村振兴电商基地平台,协助果农的淘宝店铺签订苹果销售合同26万余斤,增加收入40多万元。

      缺渠道?手持“中国钓具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环翠区二队协助宝飞龙加入达威(威海)直播电商基地,企业线上钓起“大鱼”,完成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南海新区队引导企业将产品销售至俄罗斯、中东等地区,乘上“一带一路”的东风。

      看似一笔融资、一个订单、一场招聘会,却一笔一画勾勒出服务队的初心理念:企业、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服务队就重点突破什么。

      提升“造血”能力 留下一支“不走的服务队”

      两年来,威海华邦精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年产值4000万元,一跃跨进亿元企业行列。怎么做到的?公司总经理柴春平的回答一直没变:“得感谢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乳山市队带来的‘跨界’厚礼。”

      汽车配件领域竞争激烈,华邦精冲在行业内虽小有名气,却始终打不开更大市场。这时,服务队为企业争取到建筑领域的3000万元大订单。“解锁”新的产业领域后,华邦精冲产值也一路飘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年来,31支服务队激发基层一线优势,让基层形成了更强“造血”能力,留下了一批实打实的过硬项目。不过对基层而言,培养一批“带头人”,留下“不走的工作队”,比项目更实在。

      谈起农村“两委”干部,恐怕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固定“画像”:平均年龄偏大,知识、观念更新慢……

      发展水平要提高,班子得先强起来。环翠区羊亭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后,一边与服务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一边协助村党组织培养年轻人,两年来,共发展12名党员、14名入党积极分子。文登区高村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后,同样与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曾经发展滞后慈口观村如今已远近闻名。

      同样是强班子,荣成市夏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在培养年轻人发力,分类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想方设法”招引在外务工的“90后”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省派荣成市宁津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配合街道做好软弱涣散村的班子建设同时,也让年轻党员挑担子,最终不仅摘掉一批软弱涣散村的“帽子”,也打造出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民生项目。

      基层党建的难点在哪?非公党建最难。少数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就免不了出现重经营轻党建,党支部建设弱化的问题。

      激发“红色生产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荣成市一队及时成立党支部,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以党建工作引领服务工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高新区一队也与企业党组织联合开展同上党课、共读一本书等共建活动,凸显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数字统计,“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开展以来,31支服务队共开展党组织共建活动230余次。可以预见,强起来的“战斗堡垒”,将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服务队”,继续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作贡献。(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初佳伦/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