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在文登区大水泊镇瓦屋庄村民宿施工现场,该村“首席专家”于洪利收到参加本月镇党委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会议的通知。像于洪利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209名博士、专家以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的身份与文登乡村结了振兴“对子”,发挥各自所长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中的17人已在结对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于洪利所在的大水泊镇,于2017年首创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和“新村民计划”,不到四年引来北航博导张海英、北大博士李凌己、清华博士李久太等16名博士级“首席专家”、400多名“新村民”入驻,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小镇”“耕读小镇”。从北京慕名而来的于洪利在瓦屋庄村找到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兴奋点”——设计民宿为老村留客。他还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深挖村庄红色文化,拿出了村里“第一红旗”广场方案。
在村里忙碌的这段时间,于洪利深深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决心入党。而大水泊镇口子村“首席专家”李林则被身边党员干部的奋斗激情感染,于去年递交了13000余字“超长版”入党申请书。他说:“扎根乡村,就得在党组织带领下拼命干。在基层磨砺了5年多,我准备好了!”
满票通过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李林干劲更大了。他扛起了大水泊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的担子,从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乡愁的角度为全镇农村进行“顶层设计”,越来越多“新村民”也通过他的介绍投身乡村振兴。仅去年,李林在大水泊镇就整整待了360天。
8月25日下午,李林送走了今年暑期实践的清华大学学生。他说:“大水泊有清华大学的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学生们寒暑假就来这里实践,不少村民家里住过清华学子。这些经历让不少学生立志将来投身乡村振兴……你看,人才振兴带来的‘裂变效应’正在显现。”
“首席专家”制度推进过程中,文登区发挥各镇街党(工)委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政治学习机制,举办“耕读会”“人才沙龙”等活动,加强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让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正如大水泊镇党委书记滕新强所说:“引来人才是开始,留住人才是关键。坚持党建引领,才能让人才心有所向!”
如今,200多名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共引进乡村发展资金4亿多元,激活设计谷、樱桃谷等20多个乡村振兴板块。其中,大水泊镇26个村有了“首席专家”,设计村、漫画村、舞蹈村等15个特色村渐成气候,活力十足。(Hi威海客户端记者 邓志云 杜晓莹 邹良丽 通讯员 王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