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康养

立足群众“急难愁盼”,市医保局打造“贴心医保”服务品牌

2021-09-10 编辑: 时英艳

      提高医保待遇、减轻就医负担、享受便捷服务是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医保诉求,市医保局立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着力完善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贴心医保”服务品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紧贴群众诉求,健全诉求处置新机制

      前几天,市医保局投诉举报科接到来自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的事项:一名天津市民因病在威海住院治疗,出院时无法进行异地联网结算,为此,这名天津市民拨通我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求助。

      得知情况后,市医保局投诉举报科马上沟通这名天津市民,及时将此事项转市医保局信息系统科办理。市医保局信息系统科工作人员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很快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经排查,我市医疗保险异地联网系统正常,经研判分析,有可能是参保地异地联网结算数据传输异常。

      为让问题顺利解决,市医保局多次与天津医保部门联系,沟通后,当地医保部门对该市民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操作,最终得以顺利进行异地联网结算。当晚,市医保局医保待遇结算科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夜为该市民办理好报销的相关手续,使其得以按期返程。

      把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市医保局为此不断完善机制,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打造“贴心医保”服务品牌。针对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医保诉求,市医保局在全省医保系统率先成立专门的投诉举报受理科室,增配4部咨询电话,积极承办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和群众咨询诉求事项,完善办理标准、运转流程和考核办法,建立投诉举报周调度、月研判、季分析制度,构建从问题受理到分析研判、诉求回应到机制完善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体系。

      对群众反映的各类堵点难点问题,市医保局先后调整完善异地就医、生育保险等7项医保政策以及16项规章制度和38项经办流程。今年以来,市医保局日均受理各类政策咨询和诉求事项200余件,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

      紧盯群众需求,构建医疗保障新体系

      一场大病不仅会让患者历经疾病的痛苦,高昂的费用还会让其家庭陷入绝境。为切实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待遇保障,市医保局逐步构建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2019年,市民李女士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为治病,她先后8次住院,治疗费用花去80多万元,家庭经济陷入艰难困境。2020年,李女士身体情况恶化,又先后4次住院治疗,花费近百万元。

      两年来,在市医保部门帮助下,医保共为李女士报销40多万元,居民大病保险共为其报销60多万元,极大减轻了李女士一家的经济负担。

      李女士的经历,得益于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据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是指居民发生的住院(含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经居民基本医保报销后,个人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纳入居民大病保险。

      “通过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我市将全市105万名参保职工的住院费用纳入保障范围,填补以往住院费用无法二次报销的制度空白。”市医局工作人员表示,同时,创新开发“一扩两化”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扩大费用支付范围,活化医保个人账户,简化赔付流程,填补群众医保目录外费用无保障的制度空白。

      此外,市医保局还着力提高保障标准,将参保人员大病保险特药的报销比例由60%提高到80%,对3种罕见病的用药费用给予了高额保障,并将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费用保障政策覆盖到纳入“两病”规范化管理的全体居民,合并“两病”患者的门诊费用年度支付限额分别由500元、1000元提高至1000元、1500元,扩大了政策保障范围。

      紧跟群众要求,打造经办服务新模式

      这两天,环翠区温泉镇栾家店村村民到村卫生室拿药时,总能看到卫生室里新开了一个窗口,还挂着“医保工作站”的牌子。医生告诉大家,有了这个医保工作站,想办医保业务再也不用往市区跑,在这里就能办好。

      在“家门口”就能办医保业务?没错!据市医保局工作人员介绍,医保经办业务下沉至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参保、长期异地就医备案等21项医保业务均可以在此办理,参保群众和职工再也不用来回跑腿。不仅如此,今年,医保工作站还走进部分企业及银行网点,为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提供了便利。

      基层是医保经办服务的“末梢神经”,为打通“神经末端”,畅通“微循环”,市医保局大力推动医保经办事项线下办、线上办、异地办、就近办等服务。

      为方便群众“线下办”,市医保局在94家定点医院、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企业、银行设立了医保工作站,群众转外就医备案、生育津贴申领等16项高频事项可直接“一站式”办理;方便群众“线上办”,市医保局打造全省首个智慧医保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医保经办业务“全部上网”,网办率98.6%;为方便群众“异地办”,市医保局实现22项医保经办业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为方便群众“就近办”,市医保局搭建“互联网+医保”门诊慢病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村卫生室即时结算和集中配送、流动巡诊等方式,为慢病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服务。

      通过构建“23451”系统集成式医保经办服务管理体系,今年年底,我市的医保经办服务将下沉到镇街、村居,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医保经办服务网络一体化。(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林/文 市医保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