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舍身炸堡 铭刻英名——胶东区特等劳动模范王彩春

2021-09-11 编辑: 时英艳

      在胶东革命烈士陵园里,有一座特别的“三英墓”,其中一位特等劳动模范就是王彩春。

      苦水泡大 投身革命

      1922年,王彩春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现海阳市)大庄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1岁,王彩春给地主放猪,受尽了苦。每天吃的是残汤剩饭,睡的是四处透风的潮湿草棚。夏天蚊虫咬,冬天风刺骨。冬夜,冻得实在睡不着,跑到猪圈靠在几头肥猪身上取暖。天刚放亮被上茅房的地主看见,不由分说被打得鼻口流血。1935年4月,为寻找生活出路,王彩春到马石店缫丝坊当童工。因长得矮小,活干不完,常常挨揍,甚至不给饭吃,不久被老板解雇,回家当了6年长工。沉重的生活负担没把王彩春压垮,反而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性格。

王彩春

      1940年,王彩春参加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在王家泊村一带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后被逮捕入狱,关押一个月,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后因一无口供、二无实据,加上当地名流的斡旋,终被保释回家。

      1942年,八路军胶东军区十六团突袭留格庄,战斗十分激烈。留格庄镇的日伪军固守着炮楼作困兽之斗,驻扎在凤城的伪军大批地向留格庄增援。日伪军依仗坚固的炮楼负隅顽抗,危急时刻,八路军先打退敌人援兵,后一举拿下敌人炮楼,在这次战斗中,王彩春向八路军送情报并抓获了敌人数名逃兵。经过战斗的洗礼,坚定了王彩春跟着共产党抗日救国的革命信念。这次战斗后,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这成为他革命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生产战斗 样样模范

      到了部队,王彩春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本色。自参军以后,王彩春只回过一次家,而这还是为了规劝同乡重返部队坚持革命。

      1943年春,其所在部队进驻榆山附近村庄。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田生产自救。王彩春在开荒中吃苦耐劳。上山一挑粪,下山一担柴,并带动战友奋力刨地。他还提出“深刨、细作、增加产量”的建议,得到首长和战士们的赞成。王彩春以“深、细、快”受到上级的表扬。累病后,连长逼其休息,他仍偷偷地在偏僻处开荒种菜,改善同志们的生活。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炊事员担水、劈柴;战友生病时,便抽空上山拾柴给病号烧炕;在严寒的冬夜,半夜起身劈柴生火,让战友们温暖入睡,他因此荣获“爱兵模范”称号。由于成绩突出,全团开展了“向王彩春学习”的活动。在大比武训练中,他以身作则,苦练刺杀本领,创下连刺1300枪的纪录,射击比赛,他连中十红,得到参谋长贾若瑜的表扬,成为全营的训练模范班长。

《大众报》关于胶东军区特等生产劳动模范的报道

      1944年2月,胶东军区首届生产展览会在海阳开幕。大会为80余名英雄颁奖,王彩春被授予“胶东区特等劳动模范”称号。7月,王彩春被授予胶东军区“劳动英雄”光荣称号。同年,在莱阳羊郡战斗中,敌人据点周围是1丈深、2丈宽的壕沟,沟内水深齐胸,水底有梅花桩、铁蒺藜、玻璃剑等障碍物,而当时战斗正酣。为减少伤亡,取得战斗的胜利,关键时刻,王彩春毅然跳下壕沟,用肩膀扛着木板让战友踏桥前进,用血肉之躯为战斗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招远祁格庄战斗中,迎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王彩春冲锋在前,用肩膀托起桥架铺上木板,及时完成架桥任务。史家疃战斗中,王彩春和全班战士被包围在一个高地上。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趁敌不备一枪将敌营长击毙。敌人疯狂报复,以三倍的兵力从四面扑来。在这场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王彩春虽然早就中弹,血透戎装,但锐气不减,拼命喊杀冲出包围圈。战斗结束后,王彩春班获“先锋班”光荣称号。在前前后后的16次战斗中,王彩春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13次架桥任务,荣获“架桥英雄”“战斗模范”称号。

      铭记英雄 故乡更名

      1945年,投降派赵保原长期盘踞万第,经常配合日伪军进犯海阳、栖霞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海阳、莱阳人民对其深恶痛绝。2月5日,胶东临时参议会发表《为号召胶东人民惩罚通敌叛国、破坏抗战、反共反人民的罪魁赵保原告胶东同胞书》。同时,致函胶东军区,要求早日出兵支援海莱人民讨伐赵保原。

万第战役赵保原碉堡

      2月11日(农历除夕),胶东军区集中优势兵力,在地方武装及群众的配合下,发动了万第战役。2月17日,王彩春所在连队奉命黎明前进入阵地,阻击敌人。他带领全班战士坚守在主阵地上,准备迎头痛击敌人。早晨7时,敌人开始进攻,炮火猛烈。王彩春沉着迎战,4枪打死3个敌人,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反扑。上午10时,敌人猛烈疯狂反扑,面对敌人碉堡射击,看着一个个冲锋的战友倒在血泊中,危急关头,王彩春主动请缨,背起57斤的炸药,冲向敌人碉堡,双手死死地把住碉堡口,和敌人同归于尽,献出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牺牲时,留下了家中年迈的老妈妈,还有年仅4岁尚不懂事的孩子……

三英墓

      王彩春牺牲的噩耗传到大庄村,家人及全村父老乡亲无不悲痛万分。为继承先烈遗志,铭记英雄事迹,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根据王彩春家乡群众的要求,决定将他的家乡大庄村改名为“彩春泊”。这是海阳县有史以来最早的也是唯一一个以人名命名的村子。

      这年2月25日,胶东区党委和胶东军区召开庆祝讨赵胜利和群英大会,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大会上对王彩春的英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胶东军区司令部追认王彩春为特等劳动模范。后将王彩春烈士的衣帽等遗物装入棺木,移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安葬。陵墓与战斗英雄任常伦和爆破英雄王克山二位烈士合冢为“三英墓”,陪伴他们的,还有抗战期间在胶东大地牺牲的两万多名烈士。(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