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这个中秋,他们用自己的“小别离”,守护着更多人的“大团圆”

2021-09-22 编辑: 宋倩

      

      中秋佳节,当人们都急切地回归家庭,享受相聚的欢乐时光时,有一些人选择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小别离”,守护着万家团圆。

      工地、医院、站台……这个中秋,记者在这里找到了众多不一样的“圆”。谢谢每一位节日里坚守一线的你,有你们才有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有你们才有生命健康的“护航人”,有你们才有更多人舒心的“团圆路”,有你们才有国泰民安、人月两圆。

      站台上的相望:“她是列车员,我是行李员,夫妻俩旅途中过节。”

      “旅客朋友们,列车即将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威海站……下次旅行再会!”9月21日下午14时42分,K411趟列车稳稳停靠在威海站。旅客们有序下车,来自桃威铁路有限公司京汉车队北京一组的行李员丛宾开始组织工人卸货,查看货物单,清点货物。

      货物卸完以后,丛宾马上来到卧铺车厢,帮助列车员收拾卫生、整理床铺。这是列车组互帮互助的默契,但是对于丛宾来说还有另一个原因,他的妻子刘凯莉也是这一列车上的列车员。

      2012年,丛宾在火车上遇到了山西姑娘刘凯莉,同为铁路工作者,两个人产生了工作上的交流,逐渐熟悉以后相知相爱,两个人逐渐走到了一起。5年的爱情长跑,两人终于在2018年领证结婚,成为铁路上的一对伉俪。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哪怕21日是中秋节,哪怕已经在威海,夫妻二人也没有办法回家看看年仅两岁的儿子和父母。因为当天晚上,列车又会重新开动,直到23日下午14时42分回到威海。而在这之前,他们需要为列车开动做好整备工作。

      虽然不能回家看看家人,但是他们还是会抽空和老人孩子通个电话,互相嘱咐一下。“我们是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虽然家里人也都理解,但是过节不能回家陪着他们,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刘凯莉有些哽咽地说。

      火车上的工作琐碎复杂,登上每一趟列车都是一次挑战。列车到站时,丛宾需要核算清点货物,查看是否有破损,在火车运行期间还要巡视检查。

      刘凯莉的工作更加繁琐,到站后开门、组织乘客上下车、核验车票,收拾卫生,循环消毒,查看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是否需要帮助等。

      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五六个小时后换岗休息,夫妻二人才能见面。“我们是老夫老妻了,对方想什么一个眼神就懂了。”丛宾说。

      铁路工作全年无休,排好的班必须要到岗,就算再不舍,发车时间不等人。到目前为止,丛宾和刘凯莉所在的班组连续五年春节都是在坚守中度过的。刘凯莉告诉记者:“发车前我们会吃吃月饼,聊聊天。虽然不能回家,但是班组成员也是家人,和他们在一起也是一种‘团圆’。”

      中秋节至,看着旅客手里拿着的各种返乡物品,刘凯莉难免有一点感慨。但是工作起来,她就将这些情绪抛之脑后,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一位旅客,直到列车进入终点站。

      “最希望家里人能够身体健康,开开心心的。还有就是希望疫情可以早点过去,可以有更多的人走到更远的地方。”丛宾说。

      晚上8时49分,火车驶离威海站,冲进夜色。对于丛宾夫妇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在工作岗位上过节,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急诊室的守护:“24小时待命,2分钟内出诊。”

      “出诊,金地商厦。”9月19日是中秋假期第一天,晚上刚过9点,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护士站人来人往,120急救系统警报声突然响起,护士王超收取信息后迅速通知司机、担架工,当班的医护人员也已做好接诊准备,两分钟后救护车已经开出了医院大门。

      “急诊出诊,白天1分钟,晚上2分钟。”王超说话像通知电话一样简短明确。说完话,一转身王超已经跑去急诊观察室里处理留观患者的突发情况,当班的医生也挂上听诊器往观察室里跑。

      当天晚上,王超所在的值班组6名护士全部在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岗位,这也是继今年除夕、端午、五一假期后,他们又一次节日在岗值班。“急诊没有特殊的假期,随时待命,节假日则意味着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轮到哪一组就是哪一组。”在急诊科工作了11年,王超早已适应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刚上班的时候,到了中秋节,父母还会打电话过来问什么时候回家过节,后来爽约的次数多了,他们就不问了,只是打个电话叮嘱两句。”王超说,他和妻子都是医务工作者,中秋节当天,两人一个上白班,一个上晚班。虽然是不同的岗位,但他们诠释了“同样的坚守”。

      晚上10点,护士站前依旧熙熙攘攘,急诊科也迎来了小高峰,喝酒打架的男子、心梗的病人、不间断的问询电话……医护人员们不停地穿梭在救护车、抢救室、观察室之间。

      不一会儿,警报声再次响起,急诊科护士站前又迎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当班医护人员迅速出诊。同时,一辆救护车停在了急诊门口,“醉酒摔倒,一个眼部磕伤,一个脸部擦伤。”医生确认没有大碍后,两位意识模糊的醉酒男子随即被推进处置室,当天负责处置岗的护士毕建娜迅速迎了上去,掏出随身的笔和纸记录基本情况,叮嘱陪同亲友去办理相关手续。

      “急诊没有固定的病种,病人情况无法预期,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情况,进行救助。”毕建娜说,即使是急性酒精中毒、急性胃肠炎等假期常见病种,所有医护人员都会仔细检查,确认情况。

      毕建娜在急诊科干了10年,节假日对她来说和工作日没有不同,依旧手表、笔、手电筒三样物件不离身。“手表是专门用来记时间的,比手机顺手,方便。”毕建娜的手机就放在兜里,一忙起来也会常常顾不上接8岁女儿的电话,母女之间也渐渐形成了“有急事才能给妈妈打电话”的默契。

      晚上十一点,街上除了路灯,已经难见其他灯光,威海市立医院的大楼也被夜色吞没,但急诊科门头红色的“急诊”二字格外明亮。7床换药、8床量血压、注意有位心梗患者……这群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依然在急诊室里穿梭,他们将迎着第二天清晨八点的阳光结束十多个小时的工作。

      工地上的团圆:“看,这是爸爸参与建设的高铁!”

      楼房越来越矮,路上的车也少了,路边不再能看到海鲜大排档、文登烧烤等门市房,取而代之的是绿化树木。穿过一条颠簸的泥路,一个架在空中的“庞然大物”出现在眼前——正在修建的莱荣高铁。

      “你!手上的活停一停,先下来!”正大声喊话的是莱荣高铁三标三分部生产经理周顺,不说话的时候他看起来和普通的生产经理没什么两样,肤色晒得黝黑,鼻梁上架着一副户外强光下自动变色的眼镜。可一旦开口,生产经理的特点全部显露出来,他责怪工人没按要求系安全带作业,把工人从脚架上喊下来训斥了一顿。“就得大嗓门,没点脾气还真干不了工程。”周顺解释道。

      这天是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和往常一样,周顺一大早6点多就起来,整理数据、召开晨会、布置当天任务,在他的电脑上,和莱荣高铁相关的有400多个文件,包含了每天的项目情况汇报、巡查记录、包保记录等,见证着项目拔地而起。这些数据,是周顺每天挨个施工现场跑、整个标段至少巡查两趟得来的,哪里进度如何,他如数家珍。

      另一边,总部正在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测量试验比武大赛,“检阅”团队业务能力的同时,发奖金热热闹闹地过节。周顺被一个电话叫回去给团队成员颁奖。

      “中秋快乐”“天冷添衣”……这是这个“90后”达到95%的团队第一次在威海过中秋,问起中秋节想和家里人说些什么,他们只能单个地往外蹦词。

      可当谈起如何精准测量、谈起眼下参与建设的莱荣高铁、谈起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如何在威海实现时,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发着光,不自觉地打开了话匣子,边说边比划着向记者解释起专业术语。

      最让他们自豪的是,三分部率先完成全线首根桩、首个扩大基础、首个墩柱施工,获得全线“优秀分部”称号。“冬天雪下得跟冒烟了一样,大家顶着雪给桥墩做保温棚,夏天4点多就起床忙活,避开高温施工。这过节也没能回趟家。”言语里,周顺很是心疼这些年轻人,可其实他们都一样,在团圆的节日选择坚守岗位,争取把高铁快点建好。

      项目建设讲究“金九银十”,九十月秋高气爽,正是赶工期的好时候,所以几乎每年中秋,他们都不能和家人团圆。今年,他们坚守在威海,修建更多人的“团圆路”。

      “我让拌合站再送3车混凝土过去。”周顺的电话再次响起,跨金海路特大桥48米连续梁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为了保证混凝土37小时源源不断供应,周顺得实时调配人力、物资、设备。他笑称自己是“救火队长”,一天接打三四百个电话都是常有的事,每隔一段时间他都得换个铃声,“不然容易产生幻听,总觉得手机响。”周顺笑着说道。

      周顺的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成了同行,虽聚少离多,但夫妻俩格外理解彼此的梦想和坚守。这个中秋,妻子带上两岁半的儿子一起来到威海,过个难得的团圆节。“等儿子懂事了,我要带他再回威海看看,告诉他,这是爸爸参与建设的高铁!”说话时,周顺看向了正在施工的莱荣高铁,显得有些期待。(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 睢琼 实习记者 刘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