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新区

高新区重点领域企业信用修复攻坚月活动彰显新成效

2021-09-3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全市重点领域企业信用修复攻坚月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高度重视,针对市信用中心反馈的11家企业17件行政处罚信息记录,高新区迅速启动常态化企业信用修复“141+N”工作机制,立即作出安排部署,在全市率先完成11家企业17条行政处罚信息记录的修复工作。
  思想认识到位。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经济身份证”,信用即财富。因此,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是信用体系建设一项很重要工作。去年年底,高新区某企业在进行扶持资金申请时,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信用核查,发现该公司在“信用中国”有一条行政处罚记录在进行公示,对申请扶持资金会受到一定影响,公司项目负责人急忙找到区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进行咨询。经核查,该行政处罚记录公示期已过,迅速指导企业进行了信用修复,最终没有因此而影响资金申请。自那以后,高新区更加坚定了做好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主动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去研究推进,率先在全市刮起了“信用修复”风暴,赢得了企业广泛赞誉。
  宣传引导到位。在提醒指导市场主体进行信用修复过程中,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个体经营商户对信用修复认识不足,存在信用修复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个别市场主体认为罚款也交了,怎么还要进行信用修复。为此,高新区从加强信用修复宣传入手,本着“为什么要进行信用修复?怎么进行修复?信用修复后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的原则,发挥“小诚说信”短视频栏目、公众号、视频号、企业工作群等平台优势,加强信用修复、信用知识宣传,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氛围,提高了市场主体主动进行信用修复积极性、主动性。今年1—8月份,全区行政处罚同比下降33%,信用修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信用建设彰显成效。
  信用修复到位。建立了“141+N”企业信用修复闭环工作机制,累计让96家企业重塑信用。“1”即邮寄一封信用修复“挂号信”。因传统集中培训模式存在让企业多跑腿、耗时费力、修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挂号信”方式向企业寄送《信用修复提醒函》,让企业一看就懂,便于快速进行修复操作。“4”即建立信用修复四项机制。一是建立舆论宣传机制,增强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意识。二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达到或即将达到最短公示期的企业,纳入台账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修复提醒机制。通过信函方式提醒、指导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四是建立事后回访机制。事后专门进行电话回访,征求意见建议,提高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1”即建立一个信用修复工作群。对个别存在信用修复困难、问题多的企业,通过建立微信群进行线上指导。“N”即做N次思想工作。对个别市场主体存在信用修复意识不高、工作不配合的情况,本着紧盯不放、直到修复的原则,反复做N次思想工作,直到修复为止。
  高新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总结提炼信用修复好做法、好经验,健全完善常态化信用修复“141+N”闭环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企业信用修复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威海高新区发布)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